第41集团军某防空团新型导弹武器系统列装两年多才进行首次实弹射击——
利剑缘何“迟”出鞘
“发射!”8月底,南方某靶场,随着一声声巨响,一枚枚导弹直刺蓝天,一架架来袭“敌机”应声而落。
“4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演练现场,负责指挥的第41集团军某防空团参谋长龚武兵一脸欣喜。这是该新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落户”该团两年多来首次进行实弹射击。“战场3分钟,校场两年功。”龚参谋长边感叹,边向记者讲起“利剑出鞘”背后的故事。
2012年上半年,某新型防空导弹配发至该团四连,该武器系统集搜索、跟踪、毁伤于一身,同时具备隐蔽突防、快速机动等多种能力。四连官兵信心满满,提出“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3个月过后,该团野外驻训,四连骨干联名上书团党委,要求新装备打实弹,理由为“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
然而,团党委经过深入研讨,给四连官兵的热情浇了一盆冷水:盲目求快是不讲科学,是对战斗力不负责。导弹不比子弹,昂贵不说,如此“高新尖”的武器系统,信息化程度高、系统构成复杂,光是和它混个“脸熟”就得好几个月,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扎实。
这一年,该团党委要求四连扎扎实实上好“一年级”,“先学会走路”。他们组织攻关小组与连队官兵一起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研练,一个功能一个功能地攻关。一年下来,四连摸索出了“模拟多练、实装精练,先理论后操作,先基础后应用,先分练后合练”的训练路子。当年年底,新装备训练成绩节节攀升,连队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
“这下该打实弹了吧!”第二年,不仅是四连官兵跃跃欲试,就连机关的攻关小组也信心百倍。这一年,四连还专门派人参加了总部在某训练基地组织的该型装备实弹试射任务,取得了首发命中的好成绩。没想到,团党委再次拒绝了连队的请求,理由是:单装单系统虽已熟练,但还没有融入作战体系。
“体系作战能力不只是单装的打靶能力。”团领导的话,促使该连又一头扎进全新的训练阶段。为了使该型武器系统能真正融入作战网络,连队和机关攻关小组确立了“电化教学、模拟训练、实装操作”的训练思路,并根据新装备信息化程度高的特点,开发了多套模拟训练系统,构建多网络融合、多专业共享的新装备模拟训练平台。
同时,他们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岗位上练”的方法为官兵“淬火充电”,先后将50余名官兵送至厂家见学受训;借助装备生产厂家开展武器试验的机会,选派技术骨干参加新型导弹系统的试验、试射和定型工作,为实弹射击积累经验。
两年多时间的厚积薄发,连队顺利经受了实装对抗、网络模拟、作战复现、真实空情保障、空情信息获取传递、作战组织指挥和要素融合等多种训法战法的锤炼,并熟练掌握了该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战车、指挥车、运输装填车3类单装12个岗位的操作技巧和故障排除办法。他们先后向装备厂家提出“高程计探测头加焊保护盖”等建议被采纳;编写出一套30余册80余万字的“训、用、管”资料和规范;探索总结出10余种新装备战法训法,填补了该武器系统领域的空白。
“利剑”出鞘,锋芒毕露——首次实射,4发全中。“若不是两年多来沉下心来科学训练,就难以取得这样的骄人成绩。”回顾这段经历,该团团长陈铁根感触至深:“尊重新装备训练规律,就是尊重战斗力。”
-本报记者 陈典宏 特约记者 易晓春 通讯员 王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