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L-002雷达 (资料图片)
美国媒体10月4日发表题为《中国声称拥有反隐形雷达》的文章称,中国拥有能够发现隐形飞机(包括驻扎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较为先进的F-22“猛禽”战斗机)的雷达。这样的说法在9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出现在了中文媒体上。美国媒体惊呼,F-22战斗机以及欧洲的“神经元”无人驾驶战斗机,在中国新型的DWL-002雷达面前已经“过时了”。
从“夜鹰”折戟说起
一些国家很早就开始研制反隐形雷达,它的首次“战果”在15年前产生。
1999年3月27日夜,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已进入第四天。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一架美军F—117“夜鹰”隐形轰炸机完成空袭任务,正飞往意大利北部的阿维亚诺空军基地。这种轰炸机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美军在1989年入侵巴拿马时首次将其用于实战。由于隐形性能好,它还从来没被击落过。突然,雷达报警器响了起来。显示屏上显示出“SA—3”的字样——那是一种俄制老式地空导弹的编号。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的飞机驾驶员还没反应过来,就感觉一道亮光直奔战机而来,“轰”的一声巨响后,F—117开始急速下坠……
事后,有军事专家研究认为,帮助南联盟击落F—117隐形轰炸机的是捷克研制的一种无源反隐形雷达——塔玛拉雷达系统。
隐形飞机并非无影踪
实际上,飞机隐形并非真的看不到,而是其雷达散射截面积——即被雷达捕捉到的“影像”相对较小。飞机要达到隐形的目的,就要在减小被雷达捕捉到的“影像”上下工夫。减小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精心的外形设计把雷达波反射到其他方向,而不让其返回到对方的雷达上;二是尽量采用吸波材料和吸波涂层。
而反隐形雷达的目的正好相反,要扩大被雷达捕捉到的“影像”——发现隐形飞机的外辐射电磁波。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最先涉足反隐形雷达研究的公司之一,其在冷战时期研发的无源雷达系统,探测距离能达到200公里以上。它主要是通过接收隐形目标的电磁辐射信号来探测目标的位置。后来,法国、意大利、英国、俄罗斯也先后研发无源雷达。于是,“无源雷达”几乎成了反隐形的代名词。
逼出来的中国自主研制
在今年5月的北京第9届中国国际防务电子展上,由北京中电科技国际贸易公司销售的DWL-002无源探测雷达系统向观众进行了展示。该雷达由一个主侦测站和两个辅助探测站组成。这种系统可以扩展为四个接收站,并且安装在卡车上。DWL-002雷达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为400公里,对美国E-3“哨兵”和E-2“鹰眼”等空中预警与控制飞机的探测距离则可达600公里。
中国能够研制先进无源反隐形雷达,是被美国逼出来的。在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美军B—2隐形轰炸机的攻击。后来,B—2轰炸机和F—22战斗机又进驻位于太平洋上的关岛等军事基地。这样,中国就受到美国F—22和B—2组成的“隐形远程打击力量”的威胁。
另一方面,美国还极力阻挠中国拥有先进反隐形雷达。据英国媒体5月26日报道,捷克的雷达制造商ERA公司计划向中国销售10部维拉—E雷达。该计划已于当年1月份得到捷克工业与贸易部批准,销售金额为5570万美元。但美国认为该系统能够探测其隐形飞机,因而极力阻挠。
正是美国的封锁以及隐形飞机的威胁,坚定了中国自行研制反隐形雷达的决心。这次中国在“国防电子展览会”上展出的DWL-002无源雷达,就是成果之一。DWL-002无源雷达能够应对隐形战机,是因为它能把“神奇的武器”变成普通的威胁。它们的广泛运用可以大大削弱西方国家的进攻潜力。(怀秋 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