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执法船编队海上护渔
原标题:外媒:中国渔船在南海最前线 国家支持提供保护
据路透社7月28日报道,在中国海南,一名渔船船长带记者参观了他的旧渔船。船上有一件高科技设备:一套卫星导航系统。在南中国海争议海域捕鱼时,如果遭遇恶劣天气或者碰见菲律宾或越南巡逻船,船长就可以通过卫星导航系统直接联系到中国海警。
据官方媒体报道,截至2013年年底,已有5万多艘中国渔船安装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中国的南中国海门户海南,船老大们仅仅承担了导航服务不到10%的成本。其余部分全由政府埋单。
此举表明中国加大了对渔民的经济支持力度。随着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中国渔民正在进一步深入东南亚海域,搜寻新的渔场。
在寂静的潭门码头,几位渔民告诉记者,海南有关部门鼓励他们前往争议海域作业。他们还介绍说政府的燃料补贴使这样的捕鱼之旅成为可能。
于是,中国渔船(从个体小船到上市公司旗下的商用拖网渔船)就来到了亚洲一大热点地区的最前线。
人们在解释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强势举动时,往往着眼于这条水道的战略意义或是中国对提高海上油气产量的期待。
然而有多位专家表示,人们很少注意到海产品在中国人饮食中的重要地位。比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2014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2010年中国人均鱼肉消费量为35.1公斤,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18.9公斤)的两倍。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国际安全专家艾伦·杜邦教授说:“鱼肉产品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来说非常重要。我认为大多数人在考察(南中国海)冲突和纠纷时没有把这个因素考虑在内。”
他接着说:“我认为政府鼓励中国渔民在争议海域作业不仅仅出于地缘政治目的,同样是出于经济和商业考量。”
来自不同渔船的几位渔民告诉记者,海南有关部门鼓励渔民前往1100公里以外的南沙群岛捕鱼。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船长说,只要渔船做完定期维护,他就会立刻动身前往那里。
在另外一艘船里,一位渔民正躺在吊床上休息,整条船装满了从斯普拉特利群岛捕来的巨大海贝。他对记者说,船长每次出海都能领到燃料补贴,一台500马力发动机的补贴为每天两三千元人民币。
另一位饱经风浪的船长接过话茬:“有关部门支持在南中国海捕鱼,借此维护中国的主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副研究员张洪洲(音)说:“就目前而言,我认为争夺渔业资源正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