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中国足协仲裁委员会对“青岛中能申诉撤销罚款40万、扣除联赛积分7分”一案,进行了开庭审理。按照仲裁规则,中国足协将在3个月内给出仲裁结果。考虑到目前距离11月1日中甲联赛落幕仅有两周多的时间,结果能否在联赛结束前出炉还未可知。
8月14日,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以“该俱乐部在与球员刘健工作合同纠纷案件仲裁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为名,做出“扣除中甲联赛积分7分、罚款40万元”的处罚决定。随后,因为对处罚决定仍然存在异议,中能俱乐部向仲裁委员会提出“撤销罚款40万、扣除联赛积分7分”的申诉。
10月13日,中国足协仲裁委员会进行了开庭审理。中能俱乐部副董事长于涛、新闻发言人黄建以及代理律师按照要求,出具了相关的资料以及委托函。作为仲裁的另一方,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却没有相关的委托材料,在中能俱乐部的坚持下,临时进行了补充。
会上,中能俱乐部和中国足协纪律委员成员分别进行了发言。据中能俱乐部新闻发言人黄建介绍,中能所主张的内容一方面是对鉴定程序和鉴定结果的异议,另一方面是对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是否有权力做出作假认定从而对中能进行处罚,提出了质疑。而纪律委员会的代表则坚持,做出处罚决定依据的是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按照仲裁程序,会后双方还将提交代理词,进行进一步阐释。
按照《中国足协仲裁委员会工作规则》第三章第十七条的规定,“对纪律委员会的处罚决定不服而申请仲裁的案件,应当于仲裁程序开始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
目前,中能距离积分排名第二的石家庄永昌有13分之差,即便能够追回7分,在联赛仅剩 3轮的情况下,追上6分的分差也是非常困难的。“虽然我们现在只剩下理论上的冲超希望,但结果确实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一些影响,我们还是会争取自己的权益。”黄建表示。
从中国足协迅速受理仲裁申请的态度来看,他们应该也希望在联赛结束之前对此案做出一个了解。否则,如果在联赛结束之后做出仲裁,则可能会对多家俱乐部、甚至冲超形势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