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经过保护站不懈的努力,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已经从保护区成立之初的不足两万头扩大到六万头左右(央广网记者杨晓凡_摄)
央广网可可西里10月17日消息(记者杨晓凡)踏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戈壁滩上呼啸的狂风和变化莫测的天气深深的震撼着,这个地方一直是一片神秘的净土,初次认识这里,还是从电影《可可西里》了解到的。可可西里的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富有神秘感,广袤的土地上,巍峨的冰川,多彩的湖泊,蜿蜒的河流加上这里又是一个寂静的无人区,勾画出一幅苍凉、博大、雄浑的高原画卷,给人一种身临世外的感觉。
沿着109国道,在保护区中行走,沿途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各式各样的高原野生动物在保护区内悠闲地生活着,而这些场景,在自然保护区未成立之前,却是个被利益熏心的盗猎分子盗杀野生动物的乐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在国际黑市上被爆炒到数十万美金的一条“沙图什”披肩,刺激着不法分子们的神经,正是由于国外市场对独产于可可西里地区的“沙图什”藏羚羊昂贵绒毛的巨大需求,一些犯罪分子铤而走险,武装在可可西里猎杀藏羚羊,索南达杰烈士就是为了保护这些藏羚羊同盗猎分子搏斗,牺牲在了可可西里的戈壁上。索南达杰牺牲后匍匐于地,右手持枪,左手拉枪栓,怒目圆睁,一动不动,犹如一尊冰雕。没人敢过去。即便死了,他也令人胆寒。
正是由于这些保护区建设者献出了青春甚至是生命的不懈努力下,这片高原净土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索南达杰保护站的现任站长文嘎向记者介绍说:“藏羚羊种群的数量已经从保护区成立之前的不足两万只上升到现在的六万多只。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盗猎活动已经越来越少。他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救助野生保护区内一些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
这就是武装盗猎分子不惜铤而走险想要获得的藏羚羊皮(央广网记者杨晓凡_摄)
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藏羚羊的绒(央广网记者杨晓凡_摄)
4.5万平方公里无人区,反盗猎成员仅有35人,虽然现在有国家的支持、志愿者的捐赠等等,但依然拙荆见肘,保护站的队员们主要工作就是巡山,新队员一时补充不上来老队员咬着牙还得接着干,随着年纪的增长,恶劣的自然环境摧残着队员们的身体,但他们无怨无悔,索南达杰的精神一直激励着队员们坚持下去的斗志。
自然保护区里的环境很美丽,来此观光旅游的人们常常对这里的高原生态景观叹为观止,但这里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对于巡山队员们来说,这种美丽很残酷,残酷到想哭。保护站的一位老职工说,盼望着在退休之前能看到保护站里有架直升机,那样他们就能更效率的巡逻和监测野生动物。虽然仅是梦想,随着现在我们国家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梦终将实现。
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现任站长文嘎:希望有更多的人们重视高原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央广网记者杨晓凡_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