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标性建筑“东方之门”
浙江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像“马桶盖”
新华社发文批怪楼现象,称官员成“总规划师”,设计师沦为画图工具
从“秋裤楼”到“马桶盖”,近年来,奇怪的建筑不断在各地涌现。一些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看似是各个城市的“建筑地标”,实则是权力之手干预设计的“权势地标”。据新华社电
一些官员口中流行的“我的城市”、“我的GDP”、“我的财政收入”现象,实际上是把主政的一方当作自己的私产,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说,一个城市的整体建筑风貌和设计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必须确保规划设计的权威,不能换一届领导就换一套思路,这样才能保持整个设计的延续性,也能避免一些突兀的奇奇怪怪建筑的出现。
奇奇怪怪建筑的出现反映出奇奇怪怪的心理。今天,我们急需要来一场去权力化、回归建筑本身的复兴运动。
奇怪建筑“四宗罪”
——山寨媚洋。今年5月,石家庄市一文化园仿制“狮身人面像”,结果引来“正版”拥有国埃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被不断山寨的还有埃菲尔铁塔、白宫。一些地方已不满足仿造一两个标志性建筑,而是仿制整个城市。广东惠州近乎“克隆”了奥地利村庄哈尔斯塔特,杭州市郊的“天都城”则以“巴黎”的面貌出现。
——贪大贪高。中国各大城市兴起一场向天空突破的竞赛,除一线大城市天际线被陆续刷新外,二三线城市也热衷“攀高”,武汉绿地中心达606米,长沙的天空城市设计高度超过800米。有调查数据显示,全球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目前在建的125座,其中78座在中国。
——“洋设计师”的试验场。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即便是在欧美也很难被允许付诸建造,而国内一些城市为“标新立异”却求之不得。翻开各地标志性建筑的介绍,几乎都是出自外国建筑设计事务所乃至国际建筑设计名流之手。而且请洋设计师的潮流已经由一二线城市蔓延至三四线城市,不少县级市也都在举办“国际招标”招揽国外建筑师。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已成国际设计师的试验场。
——短命。近日,广州市耗资8亿元建成的陈家祠广场,仅使用4年时间,即因为城市建设需要“推倒重来”。类似的短命建筑在各地不断上演:2005年,耗资4000万元建成的重庆渝西会展中心仅仅投入使用5年,因在原址上修五星级酒店被拆;2014年8月,投资2.7亿元的云南省河口的“边境明珠”在完工3年后被拆。
成为“欲望指南针”
当下国内建筑设计领域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奢华的设计之风,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判断失衡”。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表示,这样的建筑,已经被异化成为一个满足功利需要的超尺度装置艺术,成为“欲望指南针”和“虚荣标志”。
建筑之外,城市公共建筑首先附加了当地官员的个人喜好与政绩观。深圳一个入行十年的建筑设计师告诉记者,建筑设计行业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外行指导内行”。设计师从专业角度做了很多计算和设计,设计图拿到行政领导那里,对方就说在欧洲的时候看过某个建筑,很大气,要照着那个建。“有时候甚至是人家有一条河,我们人造也要在建筑中凿出一条河来。”
“山寨建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某些地方当政者比较低的文化修养,盲目崇拜外国的古典主义建筑。但是,这些人并没有了解到外国建筑史是如何发展的,对我国自己的建筑历史发展也缺乏了解。”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汤国华说。
因为广州中新知识城规划的挫折,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称,自己在广州遇到了“规划之神”——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地方规划部门虽然人员组成专业,但更高一级的规划委员会由党政领导主持。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说,一些地方领导把自己当成城市“总规划师”,真懂规划的专业人员反倒成了画图工具。
一些城市政府甚至要求建筑设计“一定要惊世骇俗”,以博得关注,“炒热”经济,“哪怕被骂也行”。西南地区某设计院的一个城市规划师告诉记者,当地建设一个“城市环球中心”,就在外形上追求“世界最大单体建筑”,盖得像航站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