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房贷松绑之后,近日住建部、财政部、央行三部门又发文放松公积金贷款条件。其主要内容为职工连续缴存6个月公积金即可申请公积金贷款,公积金将实现异地互认。在笔者看来,该通知出台的真实用意还在于为当前楼市打上一剂“强心针”,挽救房地产市场继续下滑的颓势。
应该说,此举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实现住房公积金跨地区互认,及时回应了民生关切,为跨区域流动人口申办住房公积金贷款提供了方便,还能激活数额庞大的住房公积金发挥出最大社会效益。此外,取消住房公积金贷款相关费用,也可减轻申贷者负担,对房地产“救市”起到一定催化效果。但问题是,现在其作用被社会舆论有意放大,有让住房公积金新政成为刺激楼市回暖的“灵丹妙药”之嫌。
在不少人看来,央行和银监会出台的房贷新政,商业银行或因本身资金紧张,或因七折利率过低,对房贷并不十分感兴趣,短期内对推动房地产止跌回升很难产生实效,于是把目光投向了住房公积金贷款。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末,全国缴存住房公积金人数为1.07亿人,缴存总额7.03万亿元,被提取总额3.49万亿元,目前账上还有3万多亿元。这一庞大数据被当成挽救房地产下滑的“救命稻草”,让各方看到了房地产“复兴”的希望。但笔者以为,现实要远比理想更骨感,如果指望住房公积金新政拯救濒临危局的房地产业,近乎于异想天开,住房公积金新政是无法承担这一历史重任的。
首先,现有住房公积金管理体系存在严重弊端,过于分散,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运作机制和模式。尤其是不同经济地区的缴存数额差异较大,相互间存在不同利益博弈。说得不好听一点,住房公积金实际成了各地方的“私房钱”,很难对住房公积金进行统一调配和运用;其次,从总量上看,拥有超过3万多亿元公积金的人群在经济收入和生活状况上很不一样,想申请公积金贷款或能在异地申请公积金贷款的人数,占比只是少数,对拉动购房作用不会很大。即使刚需购房者,取消相关费用对他们也不会有多大吸引力。而且,由于公积金贷款的一些条件繁琐苛刻,对充分释放购房需求也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想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房屋维修改造、偿还贷款、解决重大疾病和生活困难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不会因降低公积金贷款要求、降低首付比例和取消相关费用而加入购房行列;最后,三部委发出的通知并不具有法律强制效力,且缺乏相应监督协调机制,地方政府不执行或在执行中打折扣,商业银行借口资金紧张或利率过低不配合执行,中央部委也无可奈何。如此,住房公积金新政很有可能被悬空,不可能对推动楼市回暖起多大作用。
为此,住房公积金新政应不断完善和提高其住房保障功能,绝不能以此鼓动民众以增加公积金贷款方式过度负债,充当房地产止跌回升的“牺牲品”。
公积金新政难当救市重任
2014-10-18 12:44:39 中国涪陵网 评论:0
责任编辑: 来自:[db:来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楼市不能活在“救市”的阴影里
下一篇:房贷七折利率“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