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社区住宅楼层不断升高,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出行不便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据《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报道,在惠州市网络问政平台上,市民对“金城花园12栋C单元住宅加建电梯”的信息反应激烈,直言其损害了社区大多数业主的利益。
加建需考虑老宅承受力
反对加建电梯看起来有些自私,可反对意见仍值得尊重。1至3楼的业主受益不大,有的年轻业主不愿加建,加建电梯还可能破坏小区整体外观,降低小区价值等。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加建电梯可能损害老住宅的整体结构,对住宅质量产生影响。阻塞消防通道,带来安全隐患,更不是小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王捷
维护不善应自动“下课”
现代城市生活,上上下下基本全仗电梯,职能部门要严格电梯的标准,规定维护流程及内容,实现无缝化常态监管,保障每一部电梯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检修与维护,建立反映、举报的“直通车”渠道,谁不敬业、谁维保不及时,就让谁负责,三次警告自动“下课”,促使他们自觉履行责任。居民应有权拒绝维保不及时的电梯费用,“倒逼”管理人员尽责。马全和
不妨试试“接力式楼道电梯”
老小区装电梯,既有现实需要,又有实际困难,往往陷入矛盾之中,不妨试试接力式楼道电梯。
“接力式楼道电梯”被称为“第三种电梯”,与厢式电梯及扶手电梯不同,分段式,不改变楼道原来结构,不影响楼道原有功能,安装在楼道靠墙的侧边,并固定在台阶上。按下红色按钮,就有踏板翻出,乘梯者站上踏板,踏板载人匀速上行,速度同商场扶手电梯基本一致,有需要还可以调整速度。当一段电梯到达顶端后,上一段电梯踏板已自动翻开,乘梯者站上踏板乘坐即可。“接力式楼道电梯”已经在江浙等部分省市地区使用,且反映不错。
王军荣
电梯救援应执行“限时达”
此前深圳被困电梯的住户砸墙自救行为被广为传播。这样的自救行为存在造成二次危险的隐患,但如果救援人员迟迟不到,等待救援就未必比砸墙自救更安全。惠州有必要仿效其他城市,明确规定“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修人员必须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援”。
有了规定并非就可高枕无忧。惠州除了有必要把老旧电梯的更新换代列入政府每年的民生实事、切实落实电梯定期检验,还需要有强力救援机制,全方位保障电梯安全。邵留生
资金分摊可实行阶梯模式
破解当前老旧小区加建电梯实施难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修改《惠州市区中心区既有住宅加建电梯管理办法》,将既有住宅加建电梯“必须得到加建电梯住宅全体业主的同意”修改为“经总业主数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加建电梯虽然是好事,但无法让业主均等受益,很难得到全体业主同意,可考虑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二是加建电梯所需资金分摊要实行阶梯模式,分摊数额随着住户的楼层增高而增高,低层住户可以少缴或不缴,体现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三是公共财政应有所担当。保障民众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既然老旧小区业主大多是老年人,那就应该将加建电梯当作一项民生工程来做,所需费用由公共财政承担大部分,既可以减轻业主的经济负担,也可以得到业主的理解、支持和拥护。谢庆富
房企应保障电梯使用寿命
电梯的本义就是一条立起来的路,高层电梯的配置和养护也应纳入开发商及物业公司等房企的义务范围。电梯作为商品房硬件标配的组成部分,已经被包含在房价之中,房企应保障通往家中的“路”有充足的使用寿命。通往七十年产权房子的电梯,短短几年内“电梯生产厂家已经不再生产相关按键、面板配件”,意味着高层住宅使用寿命被无形中贬损。政府部门应将相关的电梯安全责任更明晰地归置给房企:开发商保障交付时的电梯质量,物业公司则保障后续使用安全,以确保电梯的使用寿命不打折扣。张翼
避免电梯“带病上岗”
老旧电梯的维护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对电梯的检修保养或是次数不够,或是走过场。这些电梯本就“疾病缠身”,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很难避免意外的发生。
电梯的产权单位不能因为电梯还能凑合用就掉以轻心。商场、超市、医院、学校等要定期请有资质的单位对电梯进行检测、维护、保养,避免电梯“带病上岗”。如果电梯问题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应及时更换。职能部门应出台更为细致规范的管理规定,对电梯的使用年限应做出明确规定,针对商用电梯、民用电梯要区别对待。对于老旧小区面临的问题,可以出台扶持举措,如对老旧小区对电梯进行大修或更换电梯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容许业主提取公积金来更换旧电梯等。朱慧松
(另感谢袁斗成、童其君、乔建平、甘武进、刘林、刘香华、李忠华、王超龙、邱镇尧、赵志轩、王俊霞、郭敬芳、梅广等作者投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