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房贷新政>
重庆晨报记者 赵鹏 报道
9月30日,央行及银监会联合推出房贷新政。对于房贷新政,重庆市民做何看法,他们最关心什么问题,会为此考虑买房吗?重庆晨报金融工作室、重庆晨报舆情调查中心与重庆立信市场研究公司“调研吧”网站联合展开了调查。
本次调查共有646名市民参加,其中20岁至50岁的市民占92.8%,男性受访者占53.72%,女性受访者占46.28%。
四成市民关心房贷利率
对于此次房贷新政,23.53%的市民表示非常支持,29.57%的市民持反对态度,另外的要么持中立态度,要么不关心。
房贷新政共有三大核心点,首先确定首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为30%,贷款利率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7倍;其次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在贷款买房时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另外,新政还放开了3套房限贷令,银行可根据借款人情况确定首付比例及贷款利率。
在调查中,45.05%的受访者表示最关心房贷新政的贷款利率问题。按照目前重庆地区普遍的做法,二套房的贷款利率往往为基准利率上浮20%左右,首套房则为基准利率上浮10%。房贷新政发布后,能实现首套房贷款利率七折优惠吗?二套房贷款利率多少?这些都是市民关心的问题。除了房贷利率,35%的市民还关心首付比例,还有两成人关心外地人买房的问题。
四成市民看好楼市回暖
房贷新政将对楼市产生什么影响?四成受访者认为,它将使楼市重新回暖。近六成人认为会让房价止跌回升,仅7.28%的受访者认为新政无法阻止楼市的颓势,房价将继续下跌。
房贷新政实行后,市民能不能拿到更低的房贷利率?市民对此持乐观态度。37.16%的受访者认为,央行重申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为0.7倍,同时表态支持改善型自住住房,因此银行的房贷利率会有所降低。不过,也有28.17%的受访者认为,银行房贷利率不会下降。另有34.67%的市民认为不好说。
超四成市民持观望态度
尽管更多的受访者认为房贷新政推出后,房价会止跌回升,银行房贷利率也会下降,但仍有较多的市民对购房持观望态度。
在回答“房贷新政后,你会因此而购买第二套或以上房子吗”的问题时,仅有24.3%的受访者表示会因此而购买二套及以上的改善型住房,32.2%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购买,43.5%的受访者表示仍然在观望中。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房贷新政推出仅仅半个月时间,其产生的影响还需要持续观察,因此绝大多数的市民仍然在观望。
“虽然有32.2%的受访者明确表态不会因为新政而购买房产,但这一数据需要扣除之前问答中,18.58%的市民近期并没有购房的打算,因此在有购买需求的受访者中,绝大多数仍然在持观望态度。”
解读>
成交量微回升 楼市调整迎来缓冲期
解读>
受“限购”解除和信贷放松政策双重影响,各“解限”城市成交略有回升,买卖双方的预期、心态正在发生变化。专业人士表示,随着此次楼市调控政策“见底”,此前持续“向下”的楼市或将进入“缓冲期”。
成交“微回升”,心态起变化
国庆黄金周历来不是楼市成交高峰,但在杭州、济南、武汉、南京、成都等多地,受“房贷新政”影响,黄金周看房者都有明显增多。
据透明售房市场研究院数据统计,黄金周杭州市区共签约新房804套,为近四年来同期最高。
尽管“房贷新政”的实施细则仍待明确,但部分购房者的心态开始起了变化。由于过往有“刺激”楼市的先例,一些购房者害怕“错失良机”,加快下单步伐,也有一些购房者担忧“抄底抄在半山腰”,仍在看风向、等细则,不过总体来看,购房者入市、出手心态趋强。
政策“见底”,楼市“筑底”?
尽管各银行有关“房贷新政”的具体细则仍待出台,但多数开发商、购房者认为,当前楼市提振政策已经“见底”,房价、成交也很可能逐步“止跌企稳”。但也有人认为,“利好出尽是利空”,如果“房贷新政”打折,楼市颓势或将持续。
记者走访杭州、济南等地的多个楼盘发现,各楼盘此前的优惠措施基本没变,但购房者的议价空间逐渐收窄。“上半年最困难的时候都过来了,现在的政策利好楼市,开发商怎么还会推出新的优惠措施?”杭州某楼盘的营销负责人李一闻说。
山东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岗教授认为,目前整体资金面还比较紧张,金融机构出于对风险的管控,加之临近年底,各家银行相对都比较谨慎,是否会很快跟进并调整各自的具体信贷政策还存在未知。
安信证券房地产行业研究员万知认为,“认贷不认房”主要刺激了改善需求和部分投资需求,但由于目前商品房库存仍处在高位,未来至少还有2至3个季度的库存消化期,房企的策略仍是加快周转、以价换量为主。
“银十”或成楼市调整“缓冲期”
“房贷新政”的具体细则、成色几何,“银十”或将逐渐明朗,楼市也将迎来一个长周期调控的“缓冲期”。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房贷利率有八五折或者更低的折扣,楼市成交将稳步回升,如果利率折扣较少,购房者也许会期待更大幅度的“救市”政策,就会观望、等待拉低成交。因此,“房贷新政”的具体落实将对后续楼市走向产生重要影响。据新华社
(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