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
到15日为止,根据艺恩数据中心的统计,国庆档上映的三大电影《心花路放》票房9.6亿元,《亲爱的》票房3亿元,《痞子英雄》票房1.9亿元。三部电影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拥有同一位主演——黄渤。根据非官方的统计,黄渤在过去这几年里主演的电影一共获得了51亿元票房,堪称内地男星票房号召力之最。
与梁朝伟这样的偶像派相比,黄渤看起来并不是帅哥;与葛优之类的资深演技派相比,黄渤又少了那么点深沉。但他何以成为全中国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为此,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黄渤。
一般过去时:
往人生的大硬盘里塞信息
南方日报:2000年你演了管虎导演的《上车,走吧》,凭借这个片子走上了金鸡的颁奖典礼,当时的感觉是什么?当时就有想法把自己的理想从做歌手改到当演员了?
黄渤:唉,当时走红毯,一出来大家都在鼓掌、拍照,我当时还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看了这个片子,结果回头一看发现原来是宁静走上来了,赶紧就下去了……哈哈。其实没有,是一个过程,也不是说一下就改变了。
南方日报:之后连续三年考电影学院,坚持的动力是什么?
黄渤:当时也是一边在上培训班一边考,其实就是喜欢,而且你觉得需要对这些东西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也需要再到学校去学习。我总结自己属于“软坚持”,就是在过程中可能会换一个方式方法,但是最终的目的地是不变的。
南方日报:从高中后在音乐之路上奋斗了近8年时间,《心花路放》里面的男主角是不是有你自己的影子?
黄渤:相同点就是都唱过歌(笑),有心的人其实可以发现,耿浩这个名字以前就出现过,《疯狂的赛车》我演的那个自行车手,名字就叫耿浩。
南方日报:你之前做过歌手、节目主持人和舞蹈编导,还开过小工厂,后来又经过了专业的配音学习,然后才开始演电影,这中间是不是有很多波折?
黄渤:其实也没觉得有什么波折,过去的事情肯定对自己是有帮助的,就像是在往你的人生“大硬盘”里不断存储信息一样,让后面的自己可以从里面提取各种素材。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生活非常快乐。
现在进行时:
跑得慢一点没啥不好
南方日报:你现在被誉为国内首位“50亿先生”,“黄渤套票”的推出也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关注,你怎么看?
黄渤:演员其实只是电影的一个部分,很幸运的是能和很多优秀的导演、演员和团队合作,才有了现在的结果。作为演员当然希望每一部的结果都好,所以当时是为了回馈三个片方、回馈粉丝,自掏腰包做了“黄渤套票”,就是想让大家一次把三个片子都看了,大家能一起把整个大的市场给拱起来,是最好的结果。其实套票只是一个形式,最重要的还是把更多好的电影回馈给大家。
南方日报:有媒体说你是“中国票房号召力第一人”,对此你怎么看?
黄渤:这次国庆三部片子的集中上映,我感觉到各方面的压力,人确实也感到很疲惫,而且越来越觉得工作节奏应该慢一点,跑得慢一点没有什么不好。30亿票房也好,50亿票房也好,其实是市场水涨船高的原因,而不是你个人能力带来的数字,我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去把每一个电影都演好。
我形容我一直以来的工作状态就是低着头走路,我希望自己尽力把我作为演员的分内工作做好。当然现在确实需要休息,必须要换一个节奏了,拍完现在的《鬼吹灯之寻龙诀》就打算休息,想想都开心(笑)。
一般将来时:
表演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南方日报:因为话剧《活着》和这次《亲爱的》,大家都觉得你将是葛优的接班人。但在喜剧方面像周星驰和葛优,他们在现实中都挺忧郁的,可是你看起来还比较开朗。
黄渤:忧郁我倒没有,可能我还不算是一个好的喜剧演员。其实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身的特点,都需要你去感受不同的东西,所以说表演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没有说偏爱哪种类型,还是要看角色本身,看角色和剧本是不是适合你,你自己是否愿意和有能力去演好这个角色。
南方日报:国庆期间金马颁布了提名,没有你。你怎么看?
黄渤:说实话,真的是没有渴望。表演这个东西其实关键是你自己觉得是否达到了要求,观众看了以后是否接受。因为它不是数学题,不是只有一个答案,而且我也做过金马奖的评委,也知道评审过程中需要看大量的作品来选择,实际上是非常辛苦的。这次其他提名的演员都非常优秀。
南方日报:《泰囧》上映接受采访的时候你就说想自己当导演,剧本也在推进中,后来也参加了一些微电影计划。你的导演梦还在继续吗?
黄渤:没有说一定给自己一个时间,也不想给自己这个压力。剧本和项目也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都在筹备过程中。
南方日报记者 郑照魁
实习生 黄帆顺
◎记者手记
这些年,我所遇见的黄渤
“青岛小痞子!该你了!”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嚷出这一句的是曾志伟。然后,一个挎着一人多高长刀的人——注意,是挎,不是背——出现在眼前。然后,他的刀一甩……“刘关张”三兄弟就滚到了山坡底下。
那个挎着长刀的人,就是在《越光宝盒》里扮演周瑜的黄渤,地点是在宁夏的一片沙漠里。那并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黄渤,也不是他表演最好的一部。但即便过了很多年,这依然是我对黄渤的第一印象。
和大家一样,我最早知道黄渤也是在电影《疯狂的石头》里,那时他不是主角,甚至没来广州参加发布会。当年,连导演宁浩也很可怜,缩在青宫影城的经理休息室接受采访。反倒是当时去采访的几个记者有些不情愿——哪里来的新导演?但那一次,我清晰地记得宁浩预测《疯狂的石头》里,黄渤肯定能红。
再然后就是《疯狂的赛车》,可怜的黄渤白天被宁浩折腾个半死,晚上还要出来跟记者们喝酒。人虽然有点疲惫,但透着青岛人的耿直。酒量不错,酒品更不错,喝到勾肩搭背。他喜欢开玩笑,但之后往往还会给你一个正常的答案。那时他的普通话还透着一股海蛎子味,被我嘲笑他不像干过配音的人。
之后就是《越光宝盒》了。由于明星众多,黄渤在其中很不起眼。曾志伟虽然对他“呼来喝去”,但私下里却说,黄渤真不错,尤其是演喜剧方面,比很多香港演员都好得多。后来我分析为什么会对他这样一个镜头印象深刻,慢慢才觉得,其实这算是一个分水岭。在那之前,他整个人的电影形象市井而油滑,活脱脱胶东半岛的一个小痞子。但在那之后,黄渤开始变了:他签约大牌影视公司,被经纪人调教得说话都一本正经。
当然,关于他印象的最高点,还是在台湾金马奖。巧的是,黄渤两次去台湾我都在现场。第一次是去为电影《斗牛》领奖。颁奖结束后,他跟王中磊等人一起参加了华谊台湾分部的庆功会。一个人在那里显得有点落寞。第二次是去当金马奖主持人。表面上看,他的状态放松了很多,但在记者会时,我却看到了一个小细节:黄渤右手捏了一个小纸片,嘴里念念有词。后来我问他,你念的是啥?他不好意思:“上台时我抖了个包袱,‘洞房花烛夜,金马提名时’,怕说不顺,记在那里多念几遍。”
再然后,这几年见到他,多了些自嘲,多了些淡定。但那种言语中饱含着机灵幽默的玩笑开始少了,很多人却无法知道,其实黄渤的语言才是最容易上头条标题的东西。在他鼎盛的时候,基本采访时都会爆出许多金句,堪比郭德纲。哪怕你让他澄清一下整容传闻,都能得到这样的回答:“我这长相,那是整容失败的产品吧?”
【编辑:鲍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