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科技荟萃 > 正文

互联网银行重构金融生态
2015-01-23 06:15:01   来自:南方都市报 微博   评论:0

  作者:史晨昱

  国内第一家民营银行前海微众银行近日正式试营业,由于其独具的互联网基因,获得万众聚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未正式开放过民营银行市场准入;仅仅在城商行中,存在极个别“个案”。因此,微众银行率先开业,对整个中国金融业而言显然意义重大。

  一是互联网银行推动产融结合迈向新高度。2013年以来,互联网弄潮儿在金融领域实现井喷式发展,但也饱受争议。互联网银行开业,使得相关质疑作鸟兽散。互联网企业,将为金融业注入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思维,金融和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精神融合后,将产生全新的金融生态,创造无穷的可能。

  二是互联网银行成为银行业改革突破口。互联网银行机制灵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所拓展的普惠金融等诸多业务领域,与中国金融深化改革的诸多思路相契合。互联网银行代表了一种逆向激励机制,有助于打破中国金融业的垄断和惰性。一系列悬而未决的存款保险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将破茧而出,将带动金融体系制度完善。

  三是互联网银行将重塑金融竞争格局。互联网企业的跨界之旅,已远非简单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而是金融体系格局的革命式重构。中国金融业处于成长阶段,行业利润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短期来看,互联网银行刚刚开始起步,业务量、产品种类尚无法比肩传统银行,但长远来看,互联网银行将逐渐构筑起对抗传统金融机构的全面竞争格局。

  当然,尽管互联网银行来势汹汹,传统金融机构也未一败涂地。互联网金融的成功要素主要包括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创新合作的互联网基因、客户服务体验、聚合并挖掘大数据、开放共享的平台型经济模式、聚焦小微客户、创造金融新规则,以及多样化的跨界经营,但互联网金融已有优势并非牢不可破,电商平台优势不等同于金融平台优势,传统金融机构的部分专业优势是互联网银行无法替代的。随着本轮革新的不断深入,传统金融机构着眼于本轮互联网金融革新的根本动力,立足金融服务的本质,加快服务的转型与升级,正在努力追赶这一轮的创新潮流。传统金融机构应树立自我革命的勇气,勇于给自己“动手术”,将真正的互联网基因植入体内,尽快摆脱潮流追随者的地位。

  互联网银行有其合理性,是工业4.0创新浪潮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然,政府监管部门也不能忽视其给本身就相当脆弱的国内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增量。

  首先,民间资本对于银行业蕴含的高风险,以及对专业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高要求和高难度估计不足,甚至有传统思维作怪,即银行关乎社会稳定,即使亏损或倒闭,也会得到政府的隐性担保。再有,互联网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与此同时,资金大幅进出引发的流动性风险成为达摩克利斯剑。

  其次,互联网资本可能对银行资本补充的准备不足。银行业对资本的要求很高,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张,大额资本的动态补充成为常态。

  第三,内部控制和关联交易可能引发风险的交叉传染。产融结合往往伴随着内部关联交易,可能通过对下属金融机构的控制来对实业子公司的一些冒险行为进行支持,甚至出现“补窟窿”的现象。虽然问题能暂时掩盖甚至缓解,但风险不断积聚,一旦某个子公司或环节出现问题,就容易产生连锁反应。

  最后,资源整合失效可能引发管理动荡。银行业务的经营文化和管理要求与互联网等产业集团有较大差异。互联网银行运营中,既要注意集团企业文化的共性,对金融业务有适当驾驭力,也要充分照顾银行的个性。如果未使二者良性互动,势必危及公司经营管理。

  因此,如何围绕透明化、市场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利用好这一新金融形式改造现有国内银行业,充分发挥其“鲶鱼”效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是未来银行业的长期课题。 史晨昱(学者,资深金融人士)

  [编者按]

  聚焦“微众银行”

  1月18日,国内首批民营银行中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试营业。由腾讯作为主发起人之一,微众银行具有浓厚的互联网基因,其没有物理网点、办业务要“刷脸”的模式更是吸引了极大关注。互联网银行的降生,将对中国金融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又可能蕴藏哪些风险,传统金融机构应如何应对?本版今日特策划专题,从不同维度来剖析这一热点话题。

相关热词搜索:互联网|重构

上一篇:传Apple Watch活跃使用时电量仅可维持2.5小时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