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剑
岁末年初,索尼成为业界的关注焦点。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索尼正在评估卖掉索尼移动通信事业部的可能性,或者寻找合作伙伴共同运营。同时,有传言称,索尼也在考虑出售电视业务。正所谓无风不起浪,从市场传来的信息,结合业内人士的判断,索尼正面临着发展窘境。
索尼业绩糟糕,欲出手手机和电视业务
实际上,索尼打算出手手机业务的想法并非空虚来风。在此之前,索尼预计,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2014财年,索尼移动通讯业务销售收入13500亿日元,营业利润亏损2040亿日元。相比于手机业务,索尼的其它业务虽然在利润方面尚未出现亏损,但却未能弥补移动通讯业务带来的亏损。这也就意味着,被索尼寄予厚望的手机业务已经严重拖累了整个公司的发展。
尽管索尼手机在终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一席”究竟有多大位置,前面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进入移动互联网以来,终端厂商的竞争格外激烈,高端市场有苹果、三星,国产手机厂商奋起直追,成为中低端市场中坚力量。在此背景下,索尼手机能占据多少市场份额?
除了手机业务之外,曾经的核心——电视业务也面临着发展困境。索尼曾经是这一市场的佼佼者,甚至是引领者。但随着技术的演进、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已经被中国企业占据。
有媒体表示,正是基于残酷的现实,索尼正考虑将电视和手机业务对外出售或组建合资公司。这也被认为是自2012年4月上任后的索尼CEO平井一夫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中最具争议的事件。
索尼之痛源于何处?
表面看来,索尼计划出售手机和电视业务仅仅是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但从其近年来的财报数据来看,从2010年到2013年,除了2012年盈利外,其余皆为亏损,而2014年的亏损局面基本确定。索尼究竟遭遇了什么?
以音乐播放器Walkman起家的索尼曾是行业翘楚,有过多项创新性产品,有些产品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某些生活习惯,如全世界第一台录音机就是由索尼发明的。同时,其在电视领域更是精耕多年,产品代表着“高大上”。但“风水轮流转”,随着技术的演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电子产品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曾经的盈利产品电子业务现在给索尼带来的是多年的亏损。
新CEO平井一夫上任后,实施了一系列复兴计划。其重点一方面是强调索尼重回技术根本,希望公司在创新方面能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则是提出“一个索尼”战略,希望公司能够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虽然索尼将数码影像、游戏和移动业务确定为核心业务,但盈利则来源于金融、游戏以及摄像头组件和图像传感器业务。有业内人士指出,索尼手机失败的原因在于对中低端领域的市场趋势反应太慢。显然,这与平井一夫希望的“快速反应”的要求甚远。同时,索尼之前已明确将手机业务和中国市场列为其重点,但在手机业务发展遭遇挫折后,大幅缩减在中国的移动业务规模。此外,在电视业务方面,尽管其出售电视业务的传言甚嚣尘上,但在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索尼却推出了一批电子产品,如超薄电视机等。
凡此种种,外界开始质疑索尼在战略上摇摆不定、定位不明。同时,有传言称,索尼各部门之间并未形成合力,索尼的其他部门并未给予手机业务足够的支持。这些或许正是索尼之痛的来源。
下一步,转型势在必行
尽管索尼尚未对转让手机或电视业务的计划予以明确,但索尼内部已经意识到,企业必须对现有的业务做出取舍。业内人士也认为,索尼要想重塑辉煌,必须进行大变革。
那么,问题的重点在于,对现有的业务,索尼该如何重新定位?尽管手机业务发展不如人意,索尼有意将其转让,但值得注意的是,索尼已更换了移动业务主管,并在内部策略上聚焦高端市场。这让人感觉,索尼似乎还远未放弃手机业务。此外,相对于手机业务的亏损,索尼的游戏及网络业务、影像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更值得期待。特别是PS4游戏机的热销,索尼预计未来三年游戏和网络部门营收将增至1.4万亿至1.6万亿日元。除此之外,索尼对传感器市场、汽车和可穿戴设备市场也有极大的兴趣。
仅从这些方面来看,索尼似乎还未明确自己的下一步战略方向、业务重点到底是什么,难道又要重走旧路?从手机到游戏,再到可穿戴设备,这些都是当下的热门领域,以索尼目前的实力,要想做到全面开花,具有相当难度。
显然,一个企业究竟确定何种业务、战略,关键在于立足企业实际,抓准市场需求,做出前瞻性判断,当战略确定后则坚定的执行。在IT领域并不缺乏“大象转身”的奇迹,有许多百年老牌IT企业,在传统业务遭遇冲击的形势下,对企业的战略、业务进行重新定位,最终成功转型,如戴尔、松下等。痛定思痛,索尼现在真的到了痛下决心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