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科技荟萃 > 正文

“专车”激起千层浪 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2015-01-13 11:00:02   来自:今日早报    评论:0

  新年伊始,出租车市场 “专车”之争一石激起千层浪。百姓“打车难”怎么破? 新事物“专车”又该怎么管?本报进入杭城社区发放300份调查问 卷听民意,50岁以上人群几乎没用过打车软件。专家呼吁:打破出租车垄断 管理模式,填补“专车”管理法规空白

  本报记者 吴佳妮

  2015年刚开年,“专车”之争,再一次使出租车行业成为舆论焦点。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声:鼓励创新,但禁止私家车参与“专车”经营。其实,杭州一早就已认定私家车加入“专车”属于非法营运,一旦查实,将发现一辆查处一辆。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记者发现,仍有不少杭州出租车司机嚷嚷着开出租车钱难赚,要么取缔“专车”,要么自己也去开“专车”了!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难题如何破解?“专车”之争,争的到底是什么?普通市民对此有何看法?

  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杭州三塘苑社区、知足弄社区、九莲新村、文华社区等多个社区及写字楼,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调查普通市民对目前杭城出租车市场营运现状的看法。同时,倾听了出租车司机、专车司机、出租车公司的看法。

  声音

  出租车司机:现在辛苦一个月,只能赚3000多块

  “现在起早摸黑一个月,只能赚3000多块!”杭州出租车司机庞师傅一边开车,一边向记者吐槽。

  他是天台人,在杭州开了好几年出租车,自从“专车”出来后,他感觉收入明显少了。在他的微信群里,时不时传来各种抱怨,“你听,刚才有个司机说昨天开了个统班(白加黑),营业额才600块。”

  庞师傅告诉记者,他现在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够尽快取消“专车”,如果把“取消专车”、“降低份子钱”、“提高打车价格”排个顺序,他选择把“取消专车”放在第一位。

  为什么要取消专车?除了使出租车收入锐减,庞师傅还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他已经和公司签了5年合同,最起码近期无法摆脱开出租车的命运。

  其实,不少专车司机原先是开出租车的,而那些现在仍然坚守岗位的的哥们,对专车司机有着各种羡慕嫉妒恨。

  “他们一个月6500块底薪,每个月任务大概1.8万元左右,超过还有10%提成,车辆油钱、保养费、份子钱全免。”哈尔滨人李师傅虽然还开着出租车,但已经把“专车”的门路摸得很透。他的几个老乡,已经搞来了几辆崭新的车,就在杭州火车东站附近的黎明村停着,“说是从租赁公司拿来的,但这段时间不敢开上街,怕被抓。”

  除了高端商务客生意被“专车”抢走,的哥们感觉一些普通生意也淡了。的哥们清楚,虽然“专车”收费高,但现在“专车”优惠券很多,和运价一抵,乘客坐专车和坐出租车价格差不多,甚至更划算。

  不过,优惠不可能一直都有,等到打车软件确定目标客户群后,普通乘客可能就会重新选择出租车。“你让我等?”李师傅显得哭笑不得,“老人要吃饭,小孩要上学,我们等得起吗?况且大家同样是做乘客生意,为什么我们要交份子钱,他们就不用!”

  专车司机:我带过的客人,没有一个不说好的

  在记者表明身份后,杭州“专车”司机钟师傅就不像原先那样侃侃而谈了。

  而就在10分钟前,当记者问起“专车”的租赁证明时,钟师傅笑答:“哪有那么多的租赁车。”

  知道记者身份后,他非常谨慎地回答:“我们所有的车,都是正规的租赁车辆。”钟师傅其实还算坦诚,他直言公司培训时,教过他们怎么分辨哪些人是记者,怎么对付记者。

  收入高,而且旱涝保收,是他选择干“专车”司机这行最大的诱惑。对于出租车司机的不满,他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们被合同给绑住了。”

  钟师傅干过多年出租车司机,在他看来,有时候少数出租车司机确实挺出格的,虽然自己也曾那么干过,“绕路,以各种理由拒载,碰上带的东西多点或路绕一点乘客,话里话外地暗示要小费。”

  但自从开上专车后,钟师傅再没这么干过,“现在不敢了,我们不允许收现金,所有收入都打到平台账户上,如果乘客投诉,公司把账户一锁,我工资都要被扣光了,划不来。”所以,专车的服务就是这样一点点提升的。

  而在钟师傅看来,“专车”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个好东西,“现在优惠券那么多,而且公司有任务下来,我们就得去,随叫随到,服务态度又好,我带过的客人,没一个不说好的。”

  然而,对是否会造成“专车垄断”的局面,钟师傅坦言“自己没想过。”

  “我也知道,其实现在我们是在替公司打市场。”思索一番,钟师傅说,“但是我觉得现在的经营方式才是最合理的,司机和老百姓都开心。虽然公司培训时也和我们说,将来肯定会和官方合作,慢慢正规化,但我觉得一些适应市场的东西总会保留下来。”

  出租车公司:人员流失严重,求着人来开出租车

  杭州外事旅游出租车公司最近人员压力比较大,原来有1200多个出租车司机,因为“专车”的出现,已经有5%的人员流失,而临近过年,许多人准备歇工回家过年,更是让公司雪上加霜。

  其实,杭州市外事出租车的服务一向受人称道,有些商务客会主动留下司机的联系电话,方便下次乘坐,因此公司旗下出租车,很多做的是预约生意。然而“专车”的出现,打破了商务客们原有习惯。

  “可能是费用的原因,也可能是开的车有关系。”业内人士透露,在同样的服务下,有些商务客更愿意乘坐没有任何出租标识的车,除了更舒适,也更有面子。

  作为拥有出租车数量最多的杭州一运出租车公司,虽然员工流失不像外事出租车公司那么大,但工作人员还是满腹怨言:“没有营运资格证,怎么可以跑上马路拉客呢,有恶性竞争之嫌。”他认为。

  而由人员流失引出更多的问题,也是出租车公司所担心的,首当其冲的,是对出租车司机的约束力减弱。

  “我们现在是求着他们来开车。”一位出租车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求人干事,还能提要求吗?自然就没法像普通公司那样严格管理了。”

  “专车”高回报诱惑,普通出租车人员流失,出租车公司花精力招新人,新人再次被“专车”吸引,出租车公司再次降低要求聘新人……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导致出租车市场人员流动性更大,也直接导致了出租车行业服务质量的下降。

相关热词搜索:千层浪

上一篇:苹果App Store将推儿童游戏分类:分3个年龄段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