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楼市企稳概率大 控制杠杆和泡沫
2016-10-24 11:22:1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2个城市调控政策密集“连发”,令国庆前还一直亢奋的楼市,突然间似乎变得有点悲观了。移动互联的时代,悲观氛围很容易借助日渐个体化的媒体放大。比如,沪深二手房业主报价指数下跌10%,54个城市近两周成交量环比下跌34%,二线城市成交量创春节以来单周新低,苏州(楼盘)新房价格“4天跌去9000元”,深圳八成业主下调房价,单周零盘入市,北京(楼盘)某盘退定金或首付款2亿元等……
此轮调控超出预期,部分城市政策力度也较大,市场从火热到平淡冷清是必然的。但根据过往经验,“量在价先”,成交量下行是第一步。根据笔者调研,政策力度较大、此前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比如深圳、南京(楼盘)、杭州(楼盘)等,新盘去化率普遍降至30%-60%。另外,外地人口购房比例较大,重启了限购的城市(如郑州(楼盘)、合肥(楼盘)等),新开盘去化率会更低。但是,价格仍处在“僵持”阶段。
目前,热点城市新开盘明显减少,若有推出的,或者定价较为理性,或者开盘价低于预期,二手房价格则处于买卖双方僵持下的暂时平稳阶段。中原地产数据显示,10月10日-16日,深圳二手房价格下调幅度在1%-5%的房源占比为46%,较10月3日-9日增加3个百分点,下调幅度在5%-10%的房源占25%,环比增长5个百分点。总体看,报价在浮动在5%上下的业主数占比60%,楼市并非像媒体报道那样急转直下。综合各类因素判断,笔者认为,中期内楼市企稳将是大概率事件。
本轮限购限贷与上一轮有何区别
从内容上来看,此轮调控集中在重启限购和限贷,启动“认房又认贷”的首套房认定标准,旨在降低杠杆。同时,楼市资金面也有收紧迹象。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表态“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后,央行随即召集17家主要银行开会,实施房贷审慎管理;国务院祭出严打首付贷三项措施,围堵违规资金入楼市;京沪等地开始限制开发商杠杆拿地;交易所收紧地产公司债,开发商资金面开始紧缩。
上一轮调控(2010年-2011年)也以“限购限贷+货币收紧”为基调。彼时,全国楼市经历3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回调;2014年9月-2015年8月,70城二手住房价格指数月均同比跌幅高达3.96%。北上广深也明显回调,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北京二手住房价格指数同比连续13个月负增长,月均下跌2.32%;2013年“新国五条”后,北上广深限购限贷升级,京沪二手住房价格指数同比连续8个月(2014年9月-2015年4月)下跌,月均跌幅分别为3.36%和1.56%。
此轮调控是否会导致楼市明显回调呢?与上一轮调控相比,此轮调控在政策和货币环境上差异很大。首先,限购力度未超上一轮。上一轮调控有46个城市限购,此轮仅21个城市实施限购;2011年“国八条”启动限购后,2013年“新国五条”将限购升级到城市全部行政区、覆盖新房和二手住房。但除北上广深外,此轮限购仅限主城区、新房或小户型。全国336个地级市中,目前房价下降的占34%,上涨的200个城市中,涨幅在5%以下的占57%。近期国务院督查显示,三四线及县级城市库存量高、化解压力大。因此,绝大部分城市仍处在2014年7月以来“去库存”的庇护下。
其次,杠杆收紧力度弱于上一轮。2011年“国八条”将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升至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2013年,北上广深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70%。彼时二套房是按照2010年6月4日住建部、央行、银监会三部委发文确定的“认房又认贷”标准来认定,即“此前有贷款记录的即算第二套”。但是,此次各地限贷只是部分回归了“认房又认贷”,对“先卖后买”需求普遍给予了30%-50%的扶持政策,比如广州(楼盘)新政中对“先卖后买”仍执行30%首付。
最后,此轮调控与上一轮调控最大的不同,就是货币环境仍旧宽松、房贷利率仍在历史最低水平上。2009年底,全国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尚在4.42%的相对低位,随着2010年国家对“四万亿”开始纠偏,到2010年底,已上升至5.34%,2011年底创新高至7.62%。2010年-2011年,货币政策整体基调偏向于抑制过热和通胀,2011年三次加息。但目前,5年及以上贷款利率低至4.90%,比2011年低35.7%,首套房优惠利率低至4.44%,热点城市还要低10-15个基点。
控制杠杆和泡沫
分析调控影响,先要对调控的主旨正本清源。本轮调控首先在于控制过度“加杠杆”和泡沫风险。2015年以来,信贷投放加速,利率不断走低,实体盈利持续下降,“资产荒”预期愈演愈烈。助推经济转型、降低债务负担的宽松货币条件,异化为“加杠杆”购房的加速器。居民房贷杠杆率(房贷余额/存量商品住房价值)从2015年初的18%迅速攀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39.6%,新增房贷/新增地产销售额比值从2011年的19%上升至2015年的39%,今年更攀升至50%。
本质上,推动此轮房价上涨的主因,并非居住需求得不到满足,也非住房供应不足,而是基于财富保值增值的资产配置或投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热点城市非本地居民购房比例均在40%-50%,有的城市(如郑州)接近60%,即便是限购本已严格的深圳和广州,非本地购房占比也超过了30%。一旦资产配置或投资需求占绝对比例,加上杠杆的强力支持,楼市金融属性显化。买房演化为杠杆推动下的资产配置,必然导致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山雨欲来。
因此,当前楼市的问题不在高房价,而在高杠杆和泡沫泛滥,以及对可能酿成系统性风险的担忧,这种担忧已上升到了金融和经济安全的高度、能否抓住转型“窗口”的高度。由此,此轮调控并非意在打压楼市,目的在于打击投机炒作,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目前,低利率和实体盈利下降已让“资产荒”愈演愈烈。短期内,有效的方法还是需求端的控制。
落实地方“主体责任”
近期,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谈到近期楼市管理时指出,“我们将强化,而且也正在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事实上道出了本轮楼市调控的另一主旨。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这已是自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第三次提出该项工作。8月,股市应声下跌,但楼市逆势反攻:8月诞生52宗地王,为前7个月月均“地王”数的2.3倍;8月70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1.3%,为2010年5月以来最高环比增幅。
事实上,热点城市外地居民购房占比均已超过了40%,部分城市接近60%,投机炒作泛滥、泡沫化愈演愈烈,但地方政府调控上“挤牙膏”,何也?一则“去产能”背景下,很多地方的工业增加值或国企利润增幅已接近零或负增长;京沪深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40%-50%,西安(楼盘)等中部城市占比达60%以上。在“去产能”、“稳增长”背景下,楼市依赖史无前例。
二则,本轮调控与过去“10年9调”时期最大不同,便是楼市空前的区域大分化和“因城施策”基调下强调地方的主体责任。但是,“因城施策”下调控的主动权在地方,地方积极性一定不足。更有甚者,就在今年上半年,“去库存”还是经济工作重点,各地不遗余力促进楼市。有“去库存”这面国家战略的旗帜,地方“半心半意”调控有了借口。8月以来,楼市火热蔓延至全国,杠杆快速攀升,泡沫危机甚嚣尘上,亟待落实地方主体责任。
经济企稳腾出调控空间
今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从前7个月的6.9%上升至8.4%,其中,8月利润同比增长19.5%,增速比7月加快8.5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2015年1-8月,发电量增速仅为0.5%,全年发电量增速为-0.2%。当前,发电量数据非常强劲,1-8月发电量增长3%,仅8月单月发电量便同比增长7.8%。房屋和汽车销售数据强劲,1-8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5.4%,而去年同期为3.5%,去年全年为1%;1-8月,汽车生产同比增速为10%,而去年同期为-0.5%,去年全年为2.7%。
9月CPI大幅反弹至1.9%,PPI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转正,通胀短期反弹;财政政策方面,今年债务置换5-6万亿元,远高于去年3.2万亿元的水平。今年前9个月,财政支出和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5%和5.9%。今年上半年,财政赤字已达到GDP的-1.1%,为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对基建投资形成全面支持,9月财新综合PMI依然处于较高水平。预计今年6.5%的GDP增长目标完成无虞,经济企稳腾挪出了楼市调控空间。
本轮楼市调整幅度不及上一轮
首先,杠杆率较高、投资需求突出的城市(如京沪深),楼市金融属性明显,量价将明显回调,这是挤泡沫的过程。10月上半月,京沪成交量分别下滑42%和16%,深圳二手房报价下降5%-20%的占比30%。中原地产统计,本轮楼市上升期(2014年9月-2016年9月),沪深房价分别上涨79%和107%,为有史以来最大涨幅,前期上涨幅度过大,后期必然明显回调。
其次,楼市供应弹性较大,外地购房比例高的区域中心城市(郑州、武汉(楼盘)、杭州等),将因限购及预期冲击而回调。
再次,中西部省会城市(单核城市)此轮调控力度较小,但由于库存较大,楼市基本面并不扎实,且前期上升多受楼市板块轮动和热点城市溢出效应利好影响,也将跟随一二线重点城市转冷,不过回调幅度有限。
最后,三四线城市尽管没有出台调控政策,但由于库存太大,并不会因一二线调控而受益需求溢出,也将随一二线楼市而转冷。不过,由于三四线楼市前期上涨幅度并不大(2016年以来三线代表城市房价上涨7%),调整幅度也有限。
总体预计,全国楼市整体调整幅度不及上一轮。随着楼市政策拐点到来,楼市小周期见顶,今年四季度到2017年将是全国楼市下行阶段。
楼市回调对经济冲击较小
首先,本轮调控采取“因城施策”“局部收紧”的基调,限购限贷更加差异化,支持首次置业和“先卖后买”的改善型需求,意在保持楼市的一定活跃度。当然,这也是为了避免紧缩过度,特别是货币政策急速转向,触发类似于2015年6月股市震荡的局部金融风险而为之。
其次,2009年扩大内需后,三四线楼市异军突起,2009年-2011年的开发投资和新开工月均同比增长在25%左右。2010年-2011年启动限购限贷后,2012年-2015年开发投资出现了年均10-15个百分点的下滑。
但是,2015年以来,由于三四线楼市深陷去库存泥潭,楼市风险甚嚣尘上,开发商拿地和新开工的积极性降低,纷纷回归京沪深等重点城市避险,开发投资和新开工月均增速分别为4.97%和-3.37%。基于2015年以来土地出让集中在热点城市,开发商对这些城市未来楼市前景的预期看好,此轮调控引致的楼市回调对开发投资的冲击不大。
最后,热点城市开始进入二手房时代。根据链家地产统计,22个城市分别占全国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额的40%和85%,热点城市量价回调的经济冲击效应有所下降。
中期楼市将企稳
尽管22个城市启动了限购限贷,但政策力度较上一轮要小很多,表现在限购的区域范围较小、很多城市仅有新房或大户型住房限购。信贷政策更具差别化,特别对“先卖后买”的改善型需求,还是给予了适度杠杆扶持。另外,整体货币环境仍旧宽松、房贷利率仍处在历史最低水平上。近期,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态房贷占比在合理水平,证伪了房贷政策将全面收紧。这充分说明,此轮热点城市调控并非打压楼市和房价,而意在控制杠杆过快攀升、投机炒作泛滥让系统性风险显化。只要货币环境宽松、购房成本较低,中期内的楼市需求就不会继续下滑。
从中期看,无论“稳投资、稳财政”,或是从“防风险、调结构(城镇化)”,对楼市交投两旺、运行稳定的诉求比以往都更强烈。也就是说,经济虽企稳,但楼市之于“稳增长、稳投资、稳财政”的巨大作用并未退去。同时,货币环境宽松和“资产荒”预期也未改变,去产能、去杠杆背景下,银行信贷从企业向个人消费金融转移的趋势还在延续。同时,正如李克强总理近期所言,城镇化还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住房需求将呈增长态势。因此,中期内楼市企稳将是大概率事件。
相关阅读
- (2020-06-08)禹洲地产的影子负债 收入增长可能会放缓
- (2020-06-08)火爆“楼市打新”B面 建立健全、完善的摇号制度
- (2020-06-08)蓝城数亿级配套造出北桃这座“天堂” 增添更多温暖和故事..
- (2020-06-08)北京三宗集体用地拟入市建房 是否会很快影响房地产交易市场?
- (2020-06-08)房地产“抢收潮”持续 市场面对的仍然是销售“下坡”
- (2020-06-08)1900亿元贷款支持6城 期满后转为市场租赁住房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