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直与天地争春回 牢记“人民”这个中心点

2020-05-20 16:36:3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点,汇集众智,增进共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要

多年之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2020年疫情的冬天,当会百感交集。

春天不是自然而然地轮回。虽然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但是光有信念是不够的。历经漫长的“新冠之冬”的人们,愈发知道春天的宝贵。

当推迟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日程最终确定的那一刻,人们相信,这是向国内外释放的“春之消息”。与以往相比,本次全体会议有三大不同:一是历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感染人数最多、传播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在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二是这是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之后,首次召开的政协全体会议,是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成效的直接检验;三是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深入协商议政,围绕重大疫情防控与国家治理、脱贫攻坚、编制“十四五”规划、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方面增共识、建真言、谋良策,意义格外重大。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经此一疫,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浩然之气,历千年风云而朝气蓬勃,经万方多难却历久弥坚。我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对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为了唤回春天,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可以说是感天动地、艰苦卓绝。

围绕重大疫情防控与国家治理,将是这次政协全会的一个焦点。抗疫过程中,我们看到焦虑与失责,更看到了勇毅与尽责,以及奉献与牺牲;我们听到流言与“甩锅”,更感受到了“加油”与称赞,以及事实与结果;我们看到短板与不足,更看到了长板与优势,以及成长与奋起。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更是要有一种精神力量。14亿中国人民再一次汇聚成“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的磅礴力量:总有一种精神,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经万种磨难而历久弥坚。“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剪影。我以为,这一伟大精神包括以人为本、彰显正义的人民至上精神,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一盘棋”精神,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尊重科学、精准施策的科学理性精神,依法治国、制度保障的法治精神,协和万邦、命运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

“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最新凝练,更是时代精神的船头灯光。这道灯光穿透黑夜迷雾,看遍逆风巨浪,照向历史的深处;这艘巨轮扬帆起航,驶向复兴的远方。

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将是这次政协全体会议的另一个焦点。“稳”是基础,“保”是底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精准性的前提下,必须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全面推进复产达产,推动更多生活服务设施恢复经营,带动居民消费回升。我们必须把经济复苏的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下好先手棋,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准。一方面,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经贸交往活跃度将持续低迷,必须激活国内市场潜力、畅通内部良性循环、强劲居民消费引擎。另一方面,疫情冲击导致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点群体就业压力较大,产业链供应链要修复稳定、优化升级。抓“六保”、促“六稳”,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牢牢守住经济发展的底线要求。

推动经济复苏,调控“组合拳”要更有针对性。比如,针对内外需的突发下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困难、微循环受阻、企业亏损面上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要协同发力,确保政策“用药疗效”,激发政策措施的“乘数效应”,通过更好的营商环境、市场机制,增强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实现更高的风险管控与更少的发展“后遗症”。地方政府应主动作为,一手加大投资补短板力度、支持制造业改造升级,一手从战略谋划布局的高度化危为机。比如,推进都市圈、数字城市建设以及网络型城市群结构拓展,加快旧城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重塑产业链供应链,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比如,保居民就业,一头连着市场主体发展、一头连着基本民生,要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创新实践,无论是基本民生还是就业选择,抑或是释放内需潜力,都要力戒“不愿为、慢作为、不会为”,牢记“人民”这个中心点、守住“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全国政协委员具有智力密集、专业荟萃、包容广泛的特点和优势,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有着视角不同的判断。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点,汇集众智,增进共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要。政协委员应积极主动发声,回应关切,融通中外,及时开展解惑释疑工作,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记者 张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