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汉生态“卖身”中节能 新的“圈地”战打响
2020-04-28 11:28:58 来源:华夏时报
经历了“PPP生死劫”的环保企业,近期不少都出现了新动向。继碧水源易主国资后,另一家明星企业铁汉生态也投入了央企的怀抱。
4月20日,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铁汉生态”)发布公告称,该上市公司实控人刘水及其一致行动人木胜投资,拟向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节能”)转让2.3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10.11%。同时,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中国节能拟现金认购不超过14.07亿元,深圳投控共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共赢基金”)拟现金认购不超过3.99亿元。上述事项完成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刘水变更为中国节能,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值得注意的是,铁汉生态是中国节能在近两个月内入主的第二家环保企业。3月13日,国祯集团宣布终止与长江环保及三峡资本之间的股权转让,转而投身中节能。
“铁汉生态这次交易主要来源于中节能的决心。”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唯一一家主业完全是环保的央企,面对十余家央企大举进入环保产业的局面,中节能在战略上抢占位置的意愿很强烈。
又一家因PPP坠落的明星企业
和其他因重度参与PPP项目导致资金链紧张的民营环保企业一样,铁汉生态的“卖身”并不算突然。
铁汉生态成立于2001年,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主营业务涵盖生态环保、生态景观、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四大方向,2017年建成的深圳“网红”新地标香蜜公园就是由该公司打造的。公司的业务模式主要含PPP、EPC、BT三种,其中PPP模式是2016年以来铁汉生态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也是致其资金链紧张的元凶。
2014年底,随着国务院出台了鼓励在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和市政设施等七大创新重点领域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即PPP)的政策,市场上涉及生态的市政工程项目大多开始采用PPP模式。财报显示,铁汉生态于2014年成立了PPP模式小组,当年12月与长沙县瑞农现代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PPP项目合作意向,转年将这一业务的范围拓展到广东、浙江、四川等地。2015年,铁汉生态一举扭转了2014年因BT项目多、金额大造成的应收账款高企,负债率高达60%的状况,实现营业收入增长30%,负债率也降到了53%。
尝到甜头后,铁汉生态开始在PPP的道路上高歌猛进。2016年新签订各类工程施工合同113项,累计合同金额121.843亿元,其中PPP项目合计金额75.986亿元,占总体的62.3%。2017年累计中标金额318.2亿元,其中PPP项目合计金额257.35亿元,占比81%,业务范围也延伸到海南、江西和贵州等地,同时还在生态旅游、农业等领域开发适合PPP业务的运营模式,并积极通过并购方式实现外延发展。
同一时期,东方园林、碧水源等明星环保民企都采用了这一模式大举扩张。然而,以PPP项目作为工具进行融资,从而扩大市场份额的做法导致了负债率快速拉升,2017年铁汉生态负债率高达68.68%,再创历史新高。而2017年底财政部下发了92号文,PPP迎来强监管周期,不少金融机构也全面暂停了PPP项目融资。至此,这些企业短贷长投的做法失灵,均遭遇了强大的财务冲击,甚至有些资金链出现断裂。
未达标的业绩对赌
经历了前后将近半年时间的停牌,2017年末陷入债务泥沼的铁汉生态终于成功引入其所在城市深圳市的国资作为第二大股东。2018年12月和2019年4月,铁汉生态控股股东刘水向深圳国资委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深投控”)和共赢基金两次共转让了10%的股权。这份转让协议附带了业绩承诺,上市公司在2019年至2020年各年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5亿、10.8亿、11.9亿。
然而2月28日的业绩快报显示,铁汉生态2019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51.31亿元,同比下降33.78%。根据谨慎性原则,铁汉生态计提部分商誉减值及存货跌价准备,预计201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8亿元。
2019年,铁汉生态主动调整业务布局,收缩全国的业务战线,对财政实力较差的区域业务主动放弃,集中力量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业务,暂停及退出部分PPP项目的实施。例如,2016年中标的海南省海口市滨江西带状公园二期(江滩部分PPP项目,静态总投资为8.53亿元,三年后因项目一直未进场施工和正式签订PPP项目合作合同宣布流标;2018年中标的广东省信宜市北区水质净化设施整体打包PPP项目,静态总投资分别为8.53亿和5.16亿,因铁汉生态未按期足额支付30%项目资本金、首期实缴注册资本、前期费用,于2019年11月宣布废标,重启后已经在近期由广东中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中标。
尽管已从部分PPP项目中抽身,并表PPP项目长期应收款也有所增加,但铁汉生态仍然在亏损,未能兑现其业绩承诺。铁汉生态预约在4月28日正式披露年报,根据此前的转让协议,转让方原控股股东刘水应于年报出具后30日内支付给受让方深投控现金补偿。《华夏时报》记者就现金补偿等问题向铁汉生态公司董秘发送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复。不过,共赢基金的身影再次出现在4月20日的定增当中,或能证明铁汉生态与深圳国资的合作关系仍在继续。
一场新的“圈地”战
在薛涛看来,此次铁汉生态易主,不仅是前几年PPP风波的余震,更体现了作为唯一一家以环保为主业的央企中节能的战略决心。
过去两三年间,原本清一色是民企的环保行业里多了不少“中字头”、“国字头”的脸孔。通过入股PPP困境中的民企,越来越多的央企和国企拿到了环保产业的入场券,进而开始“攻城略地”。主要有几种方式:一种靠入股或收购环保企业,如中交旗下子公司入主碧水源,海淀国资控股三聚环保,三峡资本及一致行动人长江环保入股上海环境等;另一种靠承接工程,如建筑施工类的中铁、中建、中能建、中电建等近十家央企。例如中铁,据行业统计其2018年环保工程订单将近百亿,而2019年合同金额又比之前一年翻了一番。
“群雄逐鹿”环保产业,无疑对原本市场里唯一的“巨无霸”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官网介绍,中节能成立于2010年,已构建起以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健康和节能环保综合服务为主业的4+1产业格局,成为我国节能环保和健康领域规模大、实力强、专业覆盖面广、产业链完整的旗舰企业。其旗下的上市公司有五家,分别为太阳能、节能风电、万润股份、中环装备和中国地能。
2020年3-4月这60天的时间内,中节能已经两次出手收购上市公司,一为国祯环保,另一个就是铁汉生态。国祯环保自2019年7月引入中节能和三峡资本及长江环保后,原本欲转让15%的股份给三峡资本及长江环保,却在3月13日宣布将股份以四成溢价
转让给中节能,控制权也由此发生变更。铁汉生态此次交易虽未产生溢价,但仍然体现出连续出手的中节能抢占市场的强烈意愿。
对于合并后铁汉生态的发展,薛涛认为有两点需要观察:一方面是收购的民企普遍面临的管理融合问题,在央企控股之后,是否能继续保持民企的活力;另一方面是市场,虽然投运类项目国企占有优势,但装备、工程类项目是否能够稳得住市场份额,仍需进一步观察。(记者 刘诗萌)
相关阅读
- (2020-06-08)热搜过10亿涨停摁不住 是当代夜经济的“代名词”
- (2020-06-08)格力电器直播带货 还能撑多久?
- (2020-06-08)百事收购百草味 改变行业“小散乱”的发展格局
- (2020-06-08)泡泡玛特赴港上市 新的竞争对手有效竞争
- (2020-06-08)“不着急”的网易 还是快人一步
- (2020-06-08)将建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清单 退回不合理收益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