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保险盈利承压 减员增效已有多年 成效究竟如何?
2020-04-23 14:15: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今日,一份华夏保险“鼓励干部停薪留职创业”的通知传遍了金融圈。通知中,华夏保险称由于受疫情影响,2020年公司经营利润压力增加,成本管控难度加大。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公司鼓励B类及以上干部(尤其是年满45周岁以上的),经批准可选择停薪留职自行创业,期限不超过三年。
通知一经外传,立刻引发业内外关注。对此,华夏保险回应称,符合要求的管理干部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停薪留职,该举措并非强制措施。
作为“明天系”被处置的资产之一,近年来,华夏保险纠纷不断。除去“中天金融收购案”外,在经营层面,华夏保险也难言乐观。2019年华夏保险全年录得净利润7.16亿元,较2018年的31亿元同比下滑77%,盈利压力正逐渐凸显。
更值得关注的是,实际上早在去年1月份,华夏保险便曾下发过通知,要求在2019年2月底前减员5%,或核减薪资成本的5%。时隔一年多,华夏保险再此祭出队伍结构优化措施,其动机自然难免受人揣测。
身为世界500强公司的华夏保险,到底怎么了?
散是满天星?
在通知中,华夏保险称受疫情影响,2020年经营利润压力增大。为优化干部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鼓励B类以上管理干部(特别是45岁)以上的,可选择停薪留职进行创业,期限不超过三年。
停薪留职后,根据职务年限,华夏保险将支持3-6个月的标准工资,作为自行创业基金和期间生活保障,社保由公司代缴。每工作两年增加一个月工资,最多不超过六个月。不再享受公司其他福利项目。基础标准为三个月标准工资,任B类及以上职务每满两年增加一个月工资,最多不超过六个月,原则上逐月发放,特殊情况经特批可一次性发放。
华夏保险方面指出,这一举措的目的,一是尊重部分同仁自主创业的决定;二是直面市场竞争和人才挖角;三是支持各单位自主经营、化解压力、担升效率。
“疫情期间,大家都有很多思考,有人认为当前是最恐慌其实也是最有机会的时刻,提出公司给予停薪留职举措出去创业,经研究,公司给予举措通道,并给予一定经济支持。”在回复中,华夏保险方面如此表示。
然而尽管蓝图很美好,但在目前的大背景下,这些B类员工究竟会何去何从呢?所谓B类员工,据业内人士透露,B员工可能包括总公司的处室负责人、地级市总经理、省级机构部门负责人等内勤人员。
通常来讲,内勤人员可以选择转为外勤代理人。但受限于专业能力,内勤转代理人的路径并不普及。更重要的是,本次华夏保险停薪留职鼓励创业的举措,主要面向B类及以上干部。而这一类人群,似乎并不适合从事代理人相关工作。正因如此,也有人戏称华夏保险的举措,加剧了中年人的危机。
聚是一团火?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再度强调要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而“六稳”之首便是“保居民就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华夏保险表示相关举措并非强制,但难免会被人看做“变相裁员”。
实际上,早在2019年1月,华夏保险便曾发布通知要求,在该年2月底前减员5%,或核减薪资成本的5%。彼时,华夏保险总裁赵子良更是直接表态称,“任正非表示要‘放弃平庸员工’,华夏人寿实行末位淘汰、减员增效已有多年。”
然而,尽管在2019年实施了裁员计划,但该年华夏保险在经营层面的业绩却难以令人满意。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华夏保险2019年第一、二、三、四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08.30%、113.19%、114.77%、116.7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8.68%、130.16%、131.14%、133.37%。
银保监会官网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末,178家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6.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5.2%。尽管华夏保险在去年四个季度中偿付能力逐季提高,但仍低于保险业平均指数。
从营收与净利来看,华夏人寿2019年第一、二、三、四季度的保险业务收入为842.44亿元、393.66亿元、325.06亿元、266.79亿元。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827.95亿元,同比增长15.49%。然而,在净利润一栏,华夏保险去年四个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为-4.04亿元、9.25亿元、7993.59万元、1.15亿元,全年共录得净利润7.15亿元,较2018年的31亿元净利润大幅下滑近77%。
现金流方面,华夏保险的流动性压力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数据显示,华夏保险2019年四个季度净现金流分别为-52.19亿元、-50.96亿元、28.15亿元、-26.84亿元,全年现金净流出101.84亿元。
作为保费规模千亿的特大型保险公司,华夏保险近年来对外扩张步伐不断,打破了由“老七家”所垄断的寿险市场格局。2019年,华夏保险更是跻身于《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然而,随着行业加速回归保障本源,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逐渐难以为继。此番推出“鼓励干部停薪留职创业”举措,或许也是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一次探索。至于成效如何,恐怕仍需时间来验明。(记者丁三)
相关阅读
- (2020-06-08)热搜过10亿涨停摁不住 是当代夜经济的“代名词”
- (2020-06-08)格力电器直播带货 还能撑多久?
- (2020-06-08)百事收购百草味 改变行业“小散乱”的发展格局
- (2020-06-08)泡泡玛特赴港上市 新的竞争对手有效竞争
- (2020-06-08)“不着急”的网易 还是快人一步
- (2020-06-08)将建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清单 退回不合理收益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