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男子卖西红柿买3套房市值千万 怎么做到的?

2017-09-27 09:24:18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曹建是上海市嘉定区的江桥批发市场一名商户。2002年,每年能卖出200吨西红柿,到了2017年,他几乎每天都能在上海卖出100到180吨,特别是最近这五年,西红柿的销量逐年猛增。曹建告诉记者,他们每年的营业额按毛利来说一亿元左右,个人利润也在150到200万元左右。而且曹建也从最初的租房住到现在已在上海有两、三套房。(9月26日央视财经)

小小的西红柿和动辄资产上千万的上海楼房相比,确实有点像“一枚曲别针换一栋别墅”的传奇。上海9月二手房均价每平米达50813元,三套房的面积再小,估计千万市值是没问题的。这样的视觉冲击力,在“男子靠卖西红柿在上海买三套房每年毛利达一个亿”的新闻标题之下,给舆论场砸起阵阵羡慕嫉妒恨的涟漪:原来卖西红柿这么赚钱、原来在上海买楼也不难、原来北上广美若天堂……只有懂行的在新闻跟帖里皮里春秋一句:又要来骗我去卖西红柿了!

类似“卖西红柿在上海买3套房”的新闻近年风起云涌,比如“月入3万煎饼大妈不是传说浙江一男子靠卖烧饼攒下7套房”等。新闻当然都挺励志的:底层群体、血汗打拼、扎根城市、财务自由,营造出一种美轮美奂的认知错觉——好像随便卖点不起眼的小玩意儿,都能遍地黄金满手银。挣钱如此容易,你还如此潦倒,大概只怪自己不争气。

可是,“卖西红柿买3套房”的寓言究竟该怎么看呢?首先,这个“男子”,恐怕不是地铁里的流浪歌手,也不是落魄在大都市的异乡人,更不是怀揣梦想在城市头破血流的你我。对一座大城市来说,卖西红柿的成百上千,“每天都能在上海卖出100到180吨”的男子,不算西红柿界的寡头,至少也是这个领域的“大咖”了。其次,这种“传播技巧”故意忽略了奋斗拼搏过程,消隐了当事人的成功概率问题,容易让人在结果冲动之下直接“复制黏贴”。可是,今天你再去上海卖西红柿,多少年才能换两三套现房呢?按照这个逻辑,所有成功人士都能在类似“震惊体”的标题下,成为普通人自省自责的最佳材料了。

做电商的,也只有一个马云;搞田径的,也只有一个刘翔;弹钢琴的,也只有一个郎朗。承认先赋的差异,承认时局的加持,这是我们对待鸡汤版“成功学”最理性的态度。当然,“卖西红柿买3套房”的寓言,本身就是谈市民菜篮子事宜,媒体并非在鼓动个人成功哲学,倒是二次传播中的断章取义,引得网友在“西红柿和上海楼房”之间万般纠结。

他们买房了,他们成功了,他们走上人生巅峰了。励志的是精神,传奇的是道路,但这一切,未必有实操价值上的可复制意义。当然,“卖什么”都能光芒四射,但不要等光芒四射后再隐去苦逼岁月告诉我们,成功就是“so easy”。(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