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改革推动供给从“有”转向“好”

2017-07-20 15:52:37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改革推动供给从“有”转向“好”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的主题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而这也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改革的主题。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外市场需求对供给的比例发生重大改变。2003年至2007年,我国出口年均增长29.2%;2008年至2015年,出口年均增长降低到8.09%,2016年出口增长为-7.7%。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品供给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家庭对消费品价格的关注度有所下降,而对品质、安全、品牌等方面的关注日益提高,消费从排浪式开始转向个性化、多元化的模式。投资品市场上,随着供给的充裕、采购者的选择性提高,对产品质量、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优质产业等资源在各城市之间配置不均衡,导致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出现了大城市人满为患,中小城市人气不足的问题。大城市拿地难、中小城市卖房难,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社会资源配置的失衡,使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大幅度下降,也影响了其他方面投资增速持续下降;汽车限购措施以及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家具、家电等室内用品的影响,也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随着需求水平下降,市场供求总量关系从普遍短缺转为普遍过剩。

综合看,需求水平、结构对供给的要求都已发生深刻变化,这必然要求供给的水平、结构、质量有相应变化。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已经从强调数量快速扩张转为强调质量和品牌信誉提高,从强调“有没有”转为强调“好不好”。我国经济开始由规模速度型粗放的高速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从需求的特点和变化看,供给要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化与之相适应:一方面是供给总量水平的调整,即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是供给体系质量的提高,即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任务的落实,需要相关体制机制的支持。淘汰僵尸企业、去产能,需要市场退出的相关体制机制,特别是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的支持。而推动供给从“有”转向“好”,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在市场监管、严格问责、执法等方面必须强化职能。解决城镇化矛盾,更高水平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合理调节配置土地资源,完善农业、工业和城市布局,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总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市场需求对供给的新要求,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相应调整生产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在更高水平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36次会议,突出抓改革任务的落实,包括围绕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三权分置”原则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制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注重抓紧、抓实,等等。目前,这些举措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国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态势日益明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日益增多。

(作者: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