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不忘“六.五”惨案 铭记这天空中的罪恶

2015-06-05 07:00:05 来源:重庆晚报

天空中的罪恶

今天是重庆大轰炸纪念日,北碚区档案馆首次公布当年侵华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照片

重庆晚报讯 今天是重庆大轰炸纪念日。昨日上午,北碚区档案馆向社会公布一批抗战档案,是日军侵华期间日本国内的新闻报道、画报写真,文字和照片是日军随军记者拍摄记录。其中,大量重庆大轰炸的空袭照片在国内首次披露。

北碚区档案馆馆长冯琰介绍,2013年以来,北碚区档案馆致力于收集民间抗战档案。去年底,一次偶然机会,一位东北老乡向北碚区档案馆捐赠了自己收集的日军侵华史料,主要是日本东京东洋文化协会出版的《画报跃进之日本》,日本内阁情报部出版的《写真周报》,大阪每日新闻社、东京日日新闻社出版的《支那事变画报》等刊物。

重庆晚报记者通过在日留学的研究生得知,《写真周报》是日本内阁情报部编辑出版,1938年2月创刊,1945年7月停刊,以周刊形式向日本国民宣传的画报。

这些画报、杂志时间跨度从1937年至1945年,刊物中有大量战争图片和日文注解。北碚区档案馆对其中涉及到的侵华照片进行统计,共有2000多幅,邀请川外师生对资料中的日文进行翻译,翻译文字达657700多字。

“这次公布的照片很多是空中俯拍图,在国内很少见到。还有日军随军记者写的手记,详细记录了日军轰炸重庆的作战部署,以及大轰炸下重庆的城市和市民的生活状况。”冯琰说,这些资料进一步证明了日军侵略中国轰炸重庆的暴行。

这批档案中,一份日本官方媒体记载的日本华中舰队报送的1940年海军轰炸重庆日志图,详细列明了该海军轰炸次数、时间、指挥官、战果,可以清晰看到1940年4月22日至8月9日重庆所经历的26次屠杀式轰炸。日军不仅轰炸军政机关,还大量地轰炸繁华商业区、居民集中区以及学校、医院、供水、供电等单位。

“这类照片在日本杂志上很多,其价值在于有的照片中标注了时间、地点、人物等说明,这就比较具体了,对整个重庆大轰炸的史料有补充完善的意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说。

重庆晚报记者 吴娟 陶昆 实习生 许美延 文 毕克勤 翻拍

亲历者忆·幸存婴儿

大轰炸下的重庆

“进入6月以来,海军航空部队基本上连续轰炸重庆。效果最明显的是6月5日的夜间空袭给敌人带来了极大损害。以中西部队长为总指挥的二阶堂、石原、铃木、石桥、植田、高井的各个部队率领的海上荒鹫部队从5日晚上到6日凌晨,对重庆实行第7次空袭。这是今年第1次夜间突袭……”这是图为“海上航空部队连续空袭重庆”的注释。

照片中,夹在两江中间的渝中半岛硝烟滚滚,尤其是较场口、七星岗、两路口等地,能清楚看到一团团蘑菇似的硝烟。

年过七旬的朱光明老人,能够在这次大轰炸中大难不死,得感谢一双红色猫头鞋。

1941年6月5日傍晚,朱光明一家正在较场口十八梯家中准备晚饭。突然,防空警报响起,24架日军飞机飞临市区。人群开始向防空洞奔跑。

第二次警报时,妈妈才抱着3个月大的朱光明躲进洞,这样可以躲到氧气比较多的洞口。平时可容纳2000人的洞,当时挤进近6000人。这次空袭大家躲了5小时。就是日军这次轰炸,导致了震惊中外的“六·五”重庆大隧道窒息惨案。

警报解除后,医护人员、防护队员开始救人、收尸。一名防护队员见朱光明没动静,以为他死了,正准备将他丢到运尸车上。这时,从洞中逃出来的邻居何阿姨看见了孩子脚上穿的红色猫头鞋。这双鞋是朱光明满月时,何阿姨亲手做了送给他的。何阿姨急忙上前拉了拉防护队员:“这个娃我认识,你把他给我。”

何阿姨抱着朱光明坐在一堆尸体旁,轻拍他的背,见没反应,又用手探了探鼻息,还有微弱呼吸。呼吸到了新鲜空气,朱光明的嘴巴慢慢动起来,就这样,他活下来了。幸运的是,朱光明的妈妈当时也只是窒息晕过去,后来也救活了。

“向我投弹”

日军随军记者记载:1940年8月9日,日军海军轰炸队下午4时40分在重庆繁华商业区以及弹药工厂投下炸弹。照片配图是“地毯式轰炸重庆——海军飞机第26次轰炸重庆”。图中的珊瑚坝机场跑道清晰可见,嘉陵江北岸工厂地区浓烟滚滚。

江北鲤鱼池,金陵兵工厂(长安厂前身)本部,这里曾多次受到日军轰炸。

重庆晚报记者查阅长安厂史,1940年和1941年,日军飞机多次对当时的金陵兵工厂进行轰炸,炸死炸伤职工及家属40多人。一位研究厂史的钟姓负责人说,金陵兵工厂是抗战时期中国最大的兵工企业,主要生产枪、弹,在抗战期间中国战区使用的武器中,占到自主生产武器数量的50%以上。

唐润明说,敌机呼啸而过的时候,大家想的都是怎么不被炸到。但是,时任金陵兵工厂厂长的李承干却有一个奇怪的念头,他希望敌机“向我投弹”。

直到抗战胜利多年,人们才从李承干的回忆录中一窥究竟。原来,国民政府一直很重视金陵兵工厂的防空工作,该厂的防空和恢复重建能力一直名列前茅。

李承干认为,与其让日机攻击防空能力薄弱的平民目标,不如让他们来和金陵厂纠缠。毕竟,轰炸金陵厂造成的伤害低于平民目标,即使造成了损失,金陵厂也能尽快恢复。

正是怀着这种“不怕挨炸、希望挨炸”的心情,李承干不断加强金陵厂的防空能力,每次遭到轰炸,金陵厂都能最短时间恢复生产。

不灭灯火

“在我军猛烈的炮轰下受重创的重庆,市民都拥挤在壕内,全市进入瘫痪状态。”这是日本记者对其中一幅照片的说明。

1940年6月,重庆已经在日军轰炸中屹立了2年半。尽管刺耳的防空警报不时在街道回荡,这座远东的反法西斯堡垒不灭的灯火时刻提醒着全世界:中国还没有屈服。

这灯火同样刺激着妄图摧垮中国人抗战意志的日军。日机多次轰炸位于大溪沟的发电厂,在一份日本军部控制的刊物上,日本作者一再强调,轰炸摧毁了重庆的电力供应,重庆的夜晚一片漆黑,以此蒙蔽同样被战争拖得精疲力尽的日本国民,维系他们“胜利”的幻想。

重庆城不灭的灯火,得益于一群勇敢的人们。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档案馆收集整理处处长唐润明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当时重庆电力公司共有350名职工,这些工人常常要在轰炸刚刚结束、防空警报还没解除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被轰炸的地点,抢修线路和设施。

1940年6月25日、28日,重庆市政府分两次共签发法币1000元,作为对电力公司职工奋勇抢修、保证陪都供电的奖励。

长期的战争使得物资日渐匮乏,每一分钱对这些电力工人都非常珍贵。然而,大家共同讨论,用这1000元购买了360张毛巾、40打八卦丹,好让大家在盛夏的重庆更好地工作,不让重庆断电,不让夜晚的灯火熄灭。买完这批劳保用品,奖金还剩下317元,加上抗敌慰劳会奖励的173元,工人们把这490元全部捐给了儿童保育院。

“六·五”惨案

1941年6月5日傍晚6时18分,24架日机分3批夜袭重庆,投下爆炸弹82枚、燃烧弹13枚,空袭时间长达5小时9分。

此次轰炸,不仅直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制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接死于轰炸人数最多的一次惨案,即震惊中外的“六·五”重庆大隧道窒息惨案。

日机轰炸导致十八梯、石灰市、演武厅3处大隧道内发生严重窒息踩踏事件,共造成1115人死亡,776人受伤。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人民防空警报试鸣放的通告

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定于2015年6月5日上午10时30分至10时42分在全市进行防空警报试鸣放,望全市军民闻声勿惊。警报信号规定如下:

一、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1个周期(时长3分钟)。

二、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1个周期(时长3分钟)。

三、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

四、灾情警报:鸣3秒,停3秒,反复30遍为1个周期(时长3分钟)。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15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