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知识产权改革助力国企提质增效 护航企业走出去

2017-07-03 09:28: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评论

创新与知识产权是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命脉,更是本轮国企改革的要点之一。《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按照国企改革计划,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充分发挥。

助推 知识产权护航央企“走出去”

中国高铁是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中国中车的产品已经覆盖全球七大洲的10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签约金额从2011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81亿美元,折合约560亿元人民币。

根据公开专利数据,目前中国中车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有效专利数已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6月20日,中国中车累计申请专利3204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808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6400件,外观专利申请1234件。累计授权专利21598件,目前有效专利17309件。

赵乃育 绘

“在自主创新阶段,知识产权人员充当了清道夫和守门员,发现并清除产品中涉嫌侵权的技术方案,守住自主创新技术知识产权纯洁性的大门,以确保能够顺利‘走出去’。”中国中车科技管理部知识产权处副处长王乾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铁背后包含了产品的性能、质量、发展速度、创新、拼搏和敢于担当精神等多种成分,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王乾告诉记者,中国中车知识产权工作的宗旨是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利用知识产权的技术信息促进科技创新,保障市场开拓的安全和自由。

为支撑公司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中国中车加大了国外专利申请的力度,要求国外专利申请要占到专利申请总量的10%。2016年,中国中车共申请国外专利303件,比2015年申请量翻了一番。截至目前,中国中车已申请国外专利1213件,专利覆盖美国、欧洲主要国家,以及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俄罗斯等国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国中车已在沿线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蒙古、泰国、波兰、立陶宛等30多个国家,累计申请专利100多件。

在王乾看来,在不同的阶段,知识产权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在技术引进阶段,主要工作是围绕着吃透技术引进协议,通过专利检索分析和专利技术信息利用,帮助研发人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特别是对于核心算法等外方没有转让的技术,要通过专利信息检索来补充对引进技术的理解。

据介绍,以复兴号高铁为例,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严格要求研发人员不得利用外方享有知识产权的引进技术,并对技术方案与引进技术比对,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进行修改;二是在全球范围内检索国际同行的专利,进行侵权风险分析和评估,对发现的可能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技术,必须进行规避设计,以确保未来能够顺利“走出去”。

“这两项工作的内容非常庞杂,也非常艰苦,要分析的专利达数万件之多,侵权判断的确定也需要非常专业的水准,正是由于中国中车知识产权人员的这种严格的清道夫精神和守门员精神,我们才有底气说,复兴号高铁是纯正中国人的高铁。知识产权人员以自己的方式擦亮了国家名片。”王乾说。

承压 中企在海外屡涉专利纠纷

多位专家表示,在央企专利数出现跨越式增长的大背景下,应该更加紧绷知识产权这根弦,尤其是在海外市场,要学会正确面对来自国外企业专利布局的压力和专利纠纷增多的风险。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中企加快“走出去”步伐,我国企业遭遇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件也在逐年增多。某市级法院负责人表示,仅去年该院受理一方当事人为涉外企业主体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七成以上为境外维权纠纷。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唐广良介绍,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相比,我国企业面临的维权问题不仅涉及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且也要考虑如何应对来自海外的侵犯知识产权指控。

“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就遭遇了不少知识产权的纠纷,有些方面这些企业非常被动,甚至遭受了巨大损失,因此要积累经验教训。”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一方面,企业要好好理解当地的产权保护政策和法律,适应这种情况,并与世界接轨;另一方面,面对某些恶意诉讼,中国企业也要学会利用法律武器寻找有利因素,进行阻击。

有专家表示,从宏观策略来讲,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保护本国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合作条约或协定,形成互助体制,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表示,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方面,“十三五”规划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比如提出了要研究在境外使馆派驻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并在一些展会上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法律咨询服务等。这些措施将更好地有利于企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

建议 加快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助国企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改革。记者了解到,一大批央企也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的维权和保护,并不断强化企业品牌建设,我国此前还专门出台了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和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意见。

随着知识产权制度改革的提速,通过多种措施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可以加快促进央企增效升级。有专家认为,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增强央企创新发展活力,这也是央企深化改革的支撑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首先要改的是观念,应当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产权当中很重要的部分。”李锦表示,过去企业对于知识产权重视不够,但现在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逐渐认识到产权和标准才能决定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定位。

“一直讲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优,而知识产权是做优的内核,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准,现在看依然重视不够。”李锦说,应重视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形成激励制度,鼓励产权评价考核,并将其制度化。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此前表示,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多成效。但是这些年来企业和社会也不断有所反映,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畅,造成了企业获权、维权效率下降,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同时,知识产权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参与决策的层级越来越高,情况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从两个方面加强改革:一是完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提升层级,同时研究探索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二是授权地方开展知识产权改革试验。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