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股IPO >

次新股整体投资价值下降 拐点大概率到来

2017-05-22 11:33:51 来源:南方日报(广州)

评论

5月19日,次新股红蜻蜓收报18.68元,仅仅高出17.7元的发行价约5%。此前的5月11日,红蜻蜓盘中最低17.21元,一度跌破发行价。2014年IPO重启以来,红蜻蜓是第三只盘中破发的个股,另外两只是纽威股份、国泰君安。此外,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目前两市共有117只个股跌破发行价,次新股中,三角轮胎、上海银行、中亚股份、金诚信、创力集团也仅较发行价高出两到三成。种种迹象显示,次新股的估值中枢正在明显下移,打新的收益空间也日益萎缩。由此,次新股整体投资价值的下降拐点大概率到来,而从大批量次新股中找到被错杀的优质标的,将成为一件高风险高收益的事。

截至上周五,上市时间一年以内的次新股达387只。次新股的破发,某种程度上是由新股上市涨幅下降引起。大致逻辑是,交易所首次明确2017年将发行500只新股,市场预期被证实,从而担忧存量资金无法托起源源不断的次新股高估值,这直接导致新股上市后涨停板减少,并传导至其他质地平庸的次新股,引起破发。当然,这一变化的本质原因还是市场对蓝筹股的偏好日益明确,对次新股纯概念的炒作开始望而生畏。

次新股估值中枢下降的直接原因:市场流动性下降的预期与次新股供给的稳步增加,形成鲜明反差。4月中旬以来,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趋于谨慎,而银行间市场利率出现明显上升势头,引发投资者对A股资金面的担忧。尽管随后的数据证明央行在4月份仍是“扩表”而非“缩表”,即扩大负债规模,投放更多流动性,不过,A股资金面紧张的大趋势并未改变,而资金面下降拐点到来的预期也并未完全逆转。加上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委外资金、对券商资管业务的清查,部分资金迅速从市场撤出,以满足合规要求。整体看,A股中的资金近期以流出为主。

同时,次新股的供给以每周10家的稳定节奏继续推进,而且预期将持续到2018年底。水池的水小了,而鱼却不断增加,每条鱼的活动空间自然会缩小。这是本轮次新股估值中枢下降的直接原因。可以预期,如果没有增量资金进场,这种趋势将持续。增量资金的进场,需要等到行情和市场情绪明显好转之时,目前尚无法预测时间节点。

次新股估值中枢下降的直接影响,是打新收益下降、次新股炒作降温以及上市公司限售股东限售期自动延长六个月。

打新收益将最先受影响:4月21日,上市仅仅4天的新凤鸣破板,随后一路下跌至今。相比以往上市后动辄数倍的涨幅,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也代表了一种趋势的到来,意味着打新收益的下降趋势开始加速。2014年IPO重启以来,网下打新的门槛从1000万涨至3000万,再涨至6000万,收益则从最高30%左右,下降到10%-20%。目前,新股上市涨幅的明显减少,或令打新收益下降至10%以下。如果这样,打新资金一方面要忍受直接收益的快速下滑,另一方面部分白马股的调整也带来市值损失,出现局部撤离倾向就不足为奇。

第二个影响,二级市场次新股炒作降温,已经成为事实。4月的盘面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次新股和雄安概念股轮流被资金追捧,具有一定的跷跷板效应。到了5月,特别是5月中旬以来,除了白马股的继续表现,雄安概念股几乎成为盘中唯一的热点,一旦雄安股进入调整,次新股往往无法成功接力。因此,出现了明显的雄安股涨大盘涨、雄安股跌大盘跌的现象,次新股作为整体对资金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对新股开板的炒作、对次新股下跌后二次崛起的炒作,大概率将继续降温。

第三个影响,是次新股限售股东的限售期或延长,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是好事。根据规定,如果新股上市半年内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者六个月期满时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那么限售股东限售期自动延长六个月。同时证监会还规定,限售股东在解禁两年内减持股份时,减持价格不能低于发行价。可见,破发对限售股东,特别是大股东的影响立竿见影。这或许会促使随后上市的企业降低发行价,以免破发导致要延长锁定期。

目前,除了供给增加和估值高企,业绩“变脸”问题也困扰着次新股板块。根据2017年一季报数据,30家公司上市首季业绩就“变脸”,占一年内上市的次新股比例近10%。所以,板块整体吸引力下滑是大势所趋。

不过,也正是由于供给增加,一些优秀公司上市的整体几率变大,尤其是一些新经济类公司。笔者坚信:未来次新股中出现大黑马是大概率事件,而当前的低迷期,也正是在次新股中寻找优质个股的有利时机。张俊原标题:次新股估值下降带来哪些影响?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