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靠“激励”留人 公募基金热推事业部制

2017-04-19 10:33:45 来源:中国证券报

评论

为了打破这种“人才困局”,公募基金行业的杀手锏是“事业部制”。记者在近期采访中发现,自中欧基金率先大规模实施“事业部制”并大获成功以来,近年来无论大型基金公司,还是中小型基金公司,无论是民营的基金公司,还是国有控股的基金公司,“事业部制”逐渐成为标配。虽然制度规则各有千秋,但基金公司们的目的却只有一个:尽可能地阻止优秀人才的外流,提升公募基金的服务质量。

靠“激励”留人

相较于私募基金行业灵活多变的利益分配机制,公募基金行业多年来在人才激励方面就显得相对落后,这也是导致包括大批基金经理在内的人才迅速外流的主要原因。因此,诸多公募基金公司纷纷推出“事业部制”,就是直指人才激励这个软肋,通过更大幅度的利益倾斜来留住人才。

上海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随着私募基金行业和其他各类资产管理公司的诞生,资产管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这让公募基金公司曾引以为傲的制度红利快速消失。“但目前大部分公募基金公司的经营思想和制度,还停留在行业垄断所带来的那段黄金岁月中,对人才的重视和激励完全落后于时代。一旦人才流动有了新出口,比如私募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就会导致精英人才大量流失。等你回过味来,精英都走的差不多了,后悔也来不及了。”该副总经理说。

在公募基金公司眼里,“事业部制”的推出,会成为缓解这个不利状况的利器。中欧基金的成功让很多基金公司看到了希望,也有部分经验丰富的老基金经理因此而留在公募基金行业。某中型基金公司的专户总监告诉记者,在许多同行的影响和一些资金方的鼓动下,自己一度萌生了投身私募基金行业的想法,但所在基金公司及时针对性地实行了事业部制,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大多数基金经理的思想比较简单,就是专注于做好自己的投资,不愿意分心去做市场、销售等事务性工作。但如果离开公募自己创业,分出相当多时间和精力去应酬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个人感觉,如果公募基金行业的事业部制能够实施得更彻底一些,凭借公募基金行业多年来的深厚底蕴,完全有机会扭转人才‘公奔私’的局面。”该专户总监说。

难成灵丹妙药

尽管众多公募基金公司对“事业部制”突破人才困局寄予厚望,但从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由于各家基金公司对“事业部制”推动的力度不同,制度设计和约定兑现的状况也各不相同,目前其对缓解公募基金行业人才外流的效果差异较大。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上海某基金公司在专户部门推行的事业部制,一度激励了投资经理做好业绩和规模,但在年终分红时,却未能达到事先承诺的标准,导致投资经理愤而离职,转投私募基金。该人士表示,观察目前公募基金行业,尽管都打出了“事业部制”的口号,但除了如中欧基金等少数基金公司外,很多基金公司的“事业部制”激励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设定的约束条件过多,对人才的挽留效果不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公募基金公司推行“事业部制”的难点在于契约的遵守和双方的信任度。近年来,基金公司总经理频频走马换将,导致制度多变,极大地影响了事业部制的推行和实施。 (原标题:欲破人才困局 公募基金热推事业部制)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