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报告罕见七提泡沫 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6-11-09 09:57:28 来源: 和讯网
11月8日,央行发布《2016年第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罕见7次提及“泡沫”一词,并首次用“稳增长与防泡沫之间的平衡”这一提法。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这验证货币政策重心发生变化,其中,“泡沫”主要担忧房地产泡沫,但金融系统风险则不限于房地产市场。
报告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变化。邓海清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代表“不变的货币政策”,只有随着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而变化的货币政策才是真正的“稳健”,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突出了货币政策的诸多变化之处。 他认为,“稳增长”权重下降,“防风险”权重上升。
事实上,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货币政策”部分只字未提“稳增长”的内容,同时首次在“货币政策”部分强调了“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报告还首次强调“期限错配”问题,对9月份资金面紧张和开展14天、28天逆回购进行了解释,首次提出“短期内交易量迅速膨胀和交易期限超短期化蕴含的风险值得重视”。邓海清认为,市场资金紧张是央行有意为之、“流动性拐点”到来、期限错配成本上升已得到验证。
总之,邓海清认为,央行已做出四点改变:一是货币政策“稳增长”权重下降,“防风险”权重上升;二是“降准降息”周期基本结束;三是适度增加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流动性拐点到来;四是将委外及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政策范围。
对于债券市场而言,邓海清称,目前所有因素均利空债市,央行更是明确表态需重视“期限错配”的风险,而“期限错配”正是债券收益率下行的关键所在。他继续强调债市“防风险”,坚定看空中国债券市场。
此外,央行还正面回应“弃房保汇”、“弃汇保房”争议。从2016年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但同时房价过快上涨,因此引发了“弃房保汇”、“弃汇保房”的争议。在本季度的报告中,央行在“专栏3 经济运行、货币政策与结构调整”中明确提到,两者均不可取。前者会导致“危机式的被动去杠杆”、后者会导致“加剧结构扭曲和债务积累,导致调整的时间更长、代价更大”。
“关于汇率和房价的争议,实质上是一个伪命题,其前提是假定了房地产和汇率均存在泡沫,但这一前提并不存在。”邓海清表示,真正要做的是防范房地产泡沫,避免货币政策过紧或过松,与经济金融形势相匹配,坚持真正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6-08-08)购房首付贷屡禁不止 多地出台政策持续绞杀
- (2016-08-10)7月CPI涨幅回落至1.8% 货币政策将趋于中性
- (2016-08-29)全球央行竞速宽松 G20杭州峰会承载厚重期待
- (2016-09-01)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趋保守 金价进入窄幅盘整期
- (2017-02-08)央行价格型货币政策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