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中企海外并购遇挫 盈利可观企业占比仅13%

2016-11-03 11:40:4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评论

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一再延后,福建宏芯收购德国爱思强(Aixtron)“卡壳”……种种迹象显示,中企火热出海正遭遇“成长的烦恼”。

据汤森路透统计,2015年以来,全球并购交易额同比降幅达23%,但中企海外并购屡创纪录:2015年,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579起,涉及62个国家(地区)和18个行业大类,实际交易总额544.4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中企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521个,实际交易金额674.4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额。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出现大幅增长,有多方面原因。”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记者,最主要是因为国内更多企业有实力,也有动力实施国际化战略。还有一个因素是,国外目标公司经营遇到困难,对外力的需求更强烈,中企此时并购支付的溢价不会过多。

然而,与屡创纪录相伴,中企海外并购遇挫的案例也逐渐增多。

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发布的数据,今年前5月,中资企业在海外并购中,被中途取消的交易达15桩,交易总规模24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220亿美元的规模。一份来自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也显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完成率到目前为止只有67%。

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标的国政府对安全管制的考量。最新的案例是,10月24日,福建宏芯拟6.7亿欧元收购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的拟议收购案,遭遇审查危机。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2日的发布会上回应指出,希望德方重启对该并购案的安全审查仅为个例,不代表德改变其经济政策。“这一举措将不利于中德双向投资的健康发展和经贸合作大局。我们尊重各国在其法律框架下开展安全审查,同时,也希望在安审中提高透明度,明确判断标准,给予各方投资者平等待遇。”

“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也必然伴随各种矛盾。”白明告诉记者,我们的并购目的和“走出去”的初期相比,也在发生变化,特别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因为对技术有更多的诉求,难免出现对方有所警惕。其他国家在跨国并购中也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这一“阻力加大”的趋势在可见的未来也将持续。

在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看来,有成功就有失败,这是商业的必然。去哪里就遵守哪里的规则,按照对方规则去做也是最基本的准备。

“遇阻的案例增多,是因为‘走出去’的企业更多了。事实上,从数据上看,谈成的项目是更多的。而增强并购者自身的吸引力,为对方带来更多机会,也将容易获得对方更大的支持。”白明说。

沈丹阳也表示,德国一些政府官员和民众担忧中国企业赴德投资并购会把德国的技术和工作岗位转移走是不必要的。很多中国企业在德成功并购案例均证明了这一点。希望德有关方面能理性思维,客观对待企业的商业行为。

事实也说明,中国出海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在为标的企业“打工”。据国资委研究中心、商务部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完成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中盈利可观的占比仅13%,基本盈利的为39%,处于持平状态和暂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合计占比为48%。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