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最大两基金火爆:华夏净赚7亿 天弘赚5.85亿

2016-08-26 10:30:22 来源:界面

评论

24日晚间,中信证券和君正集团披露2016年半年报,华夏和天弘这两家备受期待的基金巨头上半年经营情况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果然是好戏在后头,虽然今年上半年市场行情不佳,但姜还是老的辣,华夏基金谱写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佳话,而天弘基金虽然营业收入顺利实现正增长,但美中不足的是净利润还是有所下滑,在半年回首时留下了些许遗憾。

表:部分基金公司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表现

华夏基金:“老十家”中的常青树

1)营收净利同奏凯

中信证券半年报显示,其持有62.20%股权的华夏基金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8952万元,获得净利润6967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57%和14.17%,净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业收入,体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

2)专户生猛扩张成推手

作为最早成立的基金公司之一,华夏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始终位居行业前列。根据中信证券半年报,截至2016年6月30日,华夏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9530.54亿元,较2015年底增长10.26%,而比起去年同期的5657亿已经快要翻倍。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5156.99亿元,较2015年上半年增长26.33%,而更为夸张的是机构业务资产管理规模一举跃升至4373.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77%,较2015年底增长59.53%。今年以来,华夏基金虽然在公募市场占有率上从7%下降到了6.5%,但机构业务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迅猛,或许是华夏基金能够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上实现“双增长”的重要因素。

3)市场萧条考验偏股主动型产品

基金君注意到,虽然华夏基金公募管理规模比去年底明显下降,但仍然比去年上半年高出约1000亿。过去一年,由于市场行情相对萧瑟,大部分基金公司的偏股主动型产品规模其实都有所缩减,而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成为了基金公司的“吸金”新武器。与去年同期相比,华夏基金仅货币基金规模就增长了1000多亿。不过,如果基金公司想要赚钱,在公募上还是需要更多依靠管理费率较高的偏股主动型产品。去年二季度,华夏基金偏股主动型产品规模约1627亿,今年上半年底依然有1594亿。基金君发现,要想在营收和利润上有所斩获,还是要保证自己的产品不在股灾或熊市中被赎回而“瘦身”。

表:华夏基金近一年资产管理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天弘基金:货币基金的王者风范

君正集团半年报显示,其持有15.60%股权的天弘基金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03412万元,同比增长3.99%,获得净利润58482万元,同比下降5.21%,虽然天弘在营业收入上比华夏多了足足7个亿,但在净利润上还是落后于华夏,遗憾未能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

营收依旧遥遥领先,货基赚钱能力仍逊风骚

坐拥8500亿的资产管理规模,凭借成为全球最大货币基金的梦想和实践,天弘依然是公募行业在资产管理规模中当仁不让的老大,比身后的华夏依然多了足足3000多亿。然而,货币基金较低的管理费率,使天弘基金在净利润的获取能力上依旧稍逊风骚。毕竟在8500多亿的资产管理规模中,有8200多亿都是货币基金,对净利润的贡献度相对较低,其在偏股主动型产品上的规模与其行业第一的身份依旧不太相称。我们简单计算了一下,华夏基金的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为33.34%,而天弘基金为21%。或许,货基可以做大,但主动型产品更能做强?

基金公司掘金能力:强者恒强甚至更强

华夏基金在2015年净利润达到14.14亿,一举刷新公募赚钱纪录,而今年上半年在相对惨淡的市场行情下,华夏依然豪取近7亿元净利润,去年天弘基金净利润达到11.25亿,今年上半年虽然同比下降但也收获近6亿,两家公司如果下半年再发挥发挥大干一场,超过去年未必没有可能。

然而,基金行业整体的日子却并不如这两家公司的数据看到的那么华丽。据基金君统计,截至8月24日,已有18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经营状况通过上市公司半年报曝光。这些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2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20%,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1.8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7.83亿下降15.72%。

或许,姜还是老的辣,作为公募基金行业的领头军,华夏和天弘在行业整体营收不佳的背景下,体现出强者恒强的特点。两家巨头无论是在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上,都在公募赛跑中遥遥领先。在牛市中,各路豪杰在盛宴中畅饮,而当繁华褪去,能旱涝保收的公司或许并不太多,部分营收和净利润两位数双降的公司,日子或许并不好过。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