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深圳从速度到质量:斥资1.4万亿“东部大开发”

2016-08-04 09:44:2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

本报记者 戴春晨 王帆 深圳报道

深圳转型: 从速度到质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深圳“西强东弱”的格局非常明显:目前东部的罗湖、盐田、龙岗、坪山、大鹏土地面积占了全市的一半,但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固定资产的投资仅占全市31.9%、32.9%和36.5%,整体发展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西部受限,东部进军。

这是深圳制定最新的发展战略。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深圳西部的资源、发展空间已渐显拥挤,但东部的城市另一半仍未很好开发。

根据深圳2月出台的《实施东进战略行动方案(2016-2020)》(下称《行动方案》),深圳向东发展,既是要改变过去“西密东疏”的不均衡产业格局,也是带动珠江口东岸城市和粤东片区的主要路径。

而在向东扩展之中,深圳将腾挪出低端产业的空间,引进新兴的高端产业,实现区域拓展和产业升级“双推进”。为实施该战略,深圳计划总投资1.4万亿元,实施342个项目。

向东,再向东

如果进展顺利,深圳市龙岗区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将很快实现他的承诺:借助科技创新,带着他的村民去敲钟上市。

这位来自深圳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最近几年主要在做一台“经济手术”——摒弃南岭村村民赖以为生的“包租公”模式,将旧厂房改造为众创空间,面向全球引进先进的科技创新项目。在转变发展模式的改革背景下,南岭村去年年底与清华大学达成共建孵化器的合作,并且在三个月前落户牛津大学的生物研究院。这座位居深圳东部的小社区,正在扭转“城中村”的刻板印象,努力成为科创界的“华西村”。

南岭村的“升级发展”正赶上好时候,其发展方向正符合深圳的两个发展方向:向东扩展、升级高端产业。

事实上,过去三十年,一路向西拓展经济版图的深圳已经遇到阻碍。自罗湖区开始,深圳先后发展福田、南山、宝安三个行政区,而与这三个区毗邻的龙华新区和光明新区经济也较为发达。从整个深圳看,两个城市经济中心“福田-罗湖”、“南山-前海-宝安”都在西部,而东部的龙岗、坪山只是城市副中心级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深圳“西强东弱”的格局非常明显:目前东部的罗湖、盐田、龙岗、坪山、大鹏土地面积占了全市的一半,但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固定资产的投资仅占全市31.9%、32.9%和36.5%,整体发展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从企业规模看,深圳东部拥有华为、比亚迪(002594,股吧)、华大基因等优秀企业,但产业规模整体相对西部地区要小。以龙岗为例,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到600家,而南山区则拥有约1600多家、宝安约1200多家。

是洼地总是要填平的。此番深圳东进战略的目标是,龙岗区、坪山新区两个城市副中心,连同盐田区和大鹏新区,新建深圳的第三个经济中心,从而形成深圳市三个经济增长极鼎足而立的格局。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分析,深圳的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仅相当于西部地区的一半,这一“势差”导致企业天然会寻找洼地。因而东进战略同时也是市场的选择。

不过,东进战略连接的,不仅仅局限在深圳自身的范围以内。按照规划,深圳的东进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城市内东西部的资源再配置;第二个层次是深圳经济向东辐射深莞惠+河源、汕尾3+2经济圈;而第三个层次则是将深港合作延伸至粤东地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深圳企业向省内其他地区转移的主要方向在粤东。众多转移企业中,有56.9%选择去粤东,13.8%选择去粤北,只有2.9%选择去粤西。

近年来,随着加工贸易和制造业的转移,深圳企业向东莞、惠州、河源、汕尾这四座城市的转移也在加速。其主要特点是形成深圳与临近城市的“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模式。近日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将这种模式称为“产业共建”,并且还要“大力推进”。

产业“辞旧迎新”

深圳的“东进”战略,给了当地快速发展的机会。

但习惯于“包租公”生活的一些地区,为了产业升级换代,不得不忍受一些阵痛。

南岭村就是一个典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张育彪“异想天开”要让南岭村“敲钟上市”时,遇到许多村民巨大的阻力。改革开放以来,南岭村村民依靠土地成立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靠出租厂房收租获取收入。

尽管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和租金涨价等不利因素,但“包租公”模式还是可以勉强过活。而担任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的张育彪认为,南岭村这一模式始终要遇到瓶颈,2015年以前,南岭村每年的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率都达两位数,但2015年只增加4%。要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高产的“产业田”,“种”高新科技企业。

在张育彪“转型不成功就辞职”军令状下,南岭村开始为引进高科技企业腾挪产业空间。仅仅是清理某个低端的珠宝加工产业园,南岭村的损失就达到2000万元。但有失必有得,南岭村先后引进了众多高新技术项目,其中就有前述提到的和两所世界级高校的合作。这两个项目分别是南岭村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的清华启迪科技园以及南岭生物研究院引进的牛津大学阿尔茨海默症血液标志物项目。

张育彪的抉择与行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深圳“东进”的主要路径。那就是,将旧有的低端产业的空间释放出来,让位给新的高新科技产业。在深圳,许多像南岭村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拥有大量的厂房土地,却过度依赖“出租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如果能够实现创新转型,将盘活出大量可用的土地资源。

而从上到下,深圳对产业升级换代都给予大力支持。

南岭村所在的龙岗区2010年9月出台《关于淘汰低端企业促进产业升级的实施意见》。在该实施意见中,龙岗区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清理淘汰低端企业工作。而该区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曾经低端制造业扎堆的龙岗,五年内共清理淘汰了7419家低端企业,超额完成淘汰5000家企业的目标。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腾挪空间并不是深圳“东进”政府层面需要做的全部。在近日的龙岗区东部中心规划及实施策略研究专家咨询会上,龙岗区委书记冯现学谈到,要把握好三层形态的“东进”,即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形态的东进,这是提升东部地区半城市化形态的需要;推动高端产业形态的东进,其核心是“创新”;推动高水平社会形态的东进,目的是打造稳定有序、老百姓(603883,股吧)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

他介绍,龙岗提出了“三个对标”:对标硅谷,创新驱动,打造综合创新体系;对标新加坡,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打造花园中的城市;对标上海,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全面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