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弹性作息”为何遭舆论反弹?

2016-03-21 12:00:31 来源:荆楚网

评论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年4月1号起,山西省晋中市在全省首家实行了“2.5天周末”弹性作息制度,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旅游想法提供了进一步的时间保障。2.5天弹性作息制度如何实施?国家法定上班时间有没有保障?(3月20日澎湃新闻网)

有些事看似合情合理,但说着说着就没影了;有些事看似说说罢了,但说来就来了。比如每周休息2.5天。率先在山西晋中正式出台的叫做“2.5天周末”弹性作息制度。对此,暂且撇开这种作息制度有没有考虑过《劳动法》,就这种才叫唤了不多时日,让人将信将疑的作息制度,竟然在某些地方得以实施,这不得不令人感叹:一项新制度能否得到落实,取决于制定制度的人是否先得益。山西晋中的“2.5天周末”弹性作息制度,也是适用于全市党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而“社会组织企业也可以比照执行”,几乎是一句废话。

那么,让公职人员先行一步,起带头作用的弹性作息制度,是不是一般人因能力有限而无法胜任?看上去也不见得。据称,这是为了鼓励错峰出游,激发旅游消费需求。也就是说,为了促进旅游而量身打造。旅游虽说也可以上升到文化,但说到底不就是玩么?无论旅游还具有什么更深远的意义,对旅游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轮到享受,公职人员就捷足先登了。怪不得“养老金并轨”在社会是一片呼唤声中,才在举步维艰中勉强开始。

这好像也做的太明显了。因此在舆论反响中,几乎找不到一条点赞。这也难怪公众对此“羡慕妒忌恨”,毕竟,国家规定的双休日,在大部分普通劳动者身上,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难道这是如网友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休息够,带动另一部分人别休息”?

说了情理,咱再说法理。虽然双休日没有得到普遍落实,但属于国家规定,是涉及到《劳动法》的法律制度。休息权是包含在劳动制度中的,劳动制度对作息时间的考虑,主要是出于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通过劳逸结合,对工作和休息起到相辅相成的积极作用。不知何时起,有关作息制度的安排,变成了旅游部门的重头戏了。这就好比一家企业的作息时间,不是由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既符合国家规定,又不影响生产的安排,而是根据门口等生意的出租车,让企业的作息制度,最大程度地满足出租车行业的利益。这岂非本末倒置了?

如果站在公务员立场上,笔者真的为这种制度安排感到不值。所谓“2.5天周末”弹性作息制度,无非是多占了半天的“便宜”。而在对公务员是不是“工作压力大,收入低”见仁见智的舆情下,公务员的工作现状因“弹性作息”,让人们看上去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好像有点得不偿失。而所谓的“周五下午休假时间采取每周增加2小时工作时间,或调剂带薪休假、平时加班、法定节假日值班轮休时间来解决”,更增加了人们对公务员工作随意性的看法。或许有人会想,“省”得下半天时间,是不是也省得下一部分人?

区区半天时间,既与国家法定上班时间冲突,又引起社会反响,最终还是因了“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尽管这也可视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步棋,但在“反四风”让高档消费领域不景气的情势下,让公务人员充当“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主力军,是不是意味着要促进消费、发展经济,主要潜力还是在公共部门?

稿源:荆楚网

作者:知风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