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王海准备网上授打假秘诀

2016-03-20 18:50:31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3月20日消息(记者赵珂)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刚刚过去几天,知名职业打假人王海就向外界发出了一条信息:他正在筹备一个教学计划,将采用不定期网络远程教学的方式,教大家如何打假。

王海打算在第一期推出大约3到4节的课程,这些课程需要在王海的微信公众号上付费之后才能收看,学费初步定在1万元。

今天下午,王海告诉经济之声《天下公司》,他主要是想教大家学习一些依法维权的必要技巧。王海说,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职业打假人现在面临很多法律和人身安全方面的风险,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应对各种情况:

王海:比如,深圳中院出台了一个内部的纪要,说知假买假,不算消费者;深圳还有一个法律顾问教商家怎么耍流氓,怎么抢夺已经售卖的假冒商品,如何毁灭证据。另外还有人身安全的风险,比如北京通州一位打假人带着食药监局的人去一家超市举报,之后被人打成重伤。还有消费者向河北的今麦郎索赔450万,结果被判入狱8年半。各种地方保护可能带来的危险,我们都要告诉打假人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最重要的。

3到4节课就要收一万元,这个价格是不是偏高了?面对这个问题,王海的回答是,不但不算高,而且这还仅仅是起步价:

王海:没有贵不贵,只有值不值。我第一个徒弟给我创造的收益最后加起来超过一百万。所以我认为这个价格非常非常超值,我们还没有最后确定,反正起步价肯定不会低于一万元。

199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消费者维权的历史从此转变。1995年,22岁的王海为12副假冒索尼耳机申请赔偿,引发了他究竟是“刁民”还是“啄木鸟”的争论。

在王海打假成功获赔之后,全国各地一大批效仿者开始出现,使得职业打假人形成了一个行业。近年来,随着一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新法规出台,尤其是2015年,随着新广告法实施,此前采用夸张的宣传广告如使用“最”、“一流”、“独家”、“超”、“100%”等绝对性用语,都成了新一代打假人索赔的理由。

距离王海第一次打假已经过去了21年,针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在不断提高,留给职业打假人的空间也越来越多。北京市当代律师事务所律师卫爱民表示,大多数职业打假人的行为是有积极意义的。

不过,如今的王海,早已不是单兵作战的“打假英雄”。早在1996年,王海就接受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10万元赞助,注册成立北京大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打假开始成为一个职业,有了公司化运营。

2000年,王海宣布退出个人买假索赔,与其他职业打假人分道扬镳,专门从事公司打假。与此同时,王海的行业地位逐渐受到了很多后入行者的质疑,有同行认为他打假不够彻底。

王海对此表示:“我们和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我们是修桥铺路,希望促进制度的建设。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增加消费者的福利。不仅仅限制在挣点钱,我们之间没有可比性。大家关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不一样。”

目前,王海有四个职业打假公司,分别设在北京、天津、南京、深圳。四个分公司专职打假的雇员一共30多个人,主要是律师和项目经理。公司打假的“起步价”已经提高到30万元。

北京市当代律师事务所律师卫爱民认为,当前职业打假人的数量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国家的立法应当对这种社会现象作出反应。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