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的不是又一场投资热潮
2016-03-18 17:07:34 来源:中国贸易经济网
人民币的不断贬值再次成为政府干预的诱因。去年,中国资本外流高达1万亿美元,这助长了人民币承受的下行压力,促使中国政府“烧掉”7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并出台一系列行政措施来捍卫汇率。最近的外汇储备大幅下降表明,中国政府正在输掉这场斗争。
尽管对长期执着于管控人民币价值的中国官员来说,资本外逃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但它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正如我们稍后解释的那样,它很可能意味着,中国新的五年规划里列出的严肃经济改革,比如去监管化、减税以及其他亲市场政策,可能成为现实。
中国要想将增长模式从投资主导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经济改革非常关键。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的那样,目标是在今后五年里让经济以年均6.5%的速度增长。这一艰巨的目标不是一种建议,而是中国国家主席向下属发出的指示。过去几十年里,设定并实现增长目标已成为中国五年规划里的一项政治传统。如果以习近平为首的领导层未能实现目标,那将是中共历史上首次未能实现增长目标。中国政府的权威严重依赖于经济繁荣,它承受不起这种失败。
然而,历史和惯性却对现状——即仰仗大范围信贷宽松和大规模公共投资的增长模式——起着支撑作用。过去几十年里创造了奇迹的旧增长模式,已成为中国政策制定者的“首选”操作指南。就在上个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上,习近平的高级顾问方星海坚守的仍是原先那套做法,承诺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将继续提供“适度的支持”。
但资本持续外逃充分表明,无论是信贷宽松还是公共投资,都不能为实现习近平的宏大增长目标提供必要的推动力。
资本迅速外流正在削弱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国政府的信贷宽松政策本意是推动信贷在国内投资。但如今的借贷者却更有可能去海外投资,与注入流动性的本意相悖。中国政府可能会通过恢复严厉的资本管制来阻止这种跨境“泄漏”。但这么做将严重动摇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自由化承诺的可信性——几个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刚刚批准将把人民币纳入其“储备货币”篮子。
中国资本外流还揭示出旧模式的财政政策处方存在的问题。中国投资者之所以希望投资海外,是因为国内投资机遇日益贫乏。中国经济中已出现大量不再盈利的“僵尸”国企、拥有大量空置房屋的“鬼城”,以及从未被使用的基础设施。中国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有更多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流入那些无用的项目。
失败不是中国当局的选项。实现习近平增长目标的政治压力以及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应该能够让中国政策制定者明白,严肃的经济改革是一种必需、而非一种选择。
钟伟锋是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从事经济政策研究的研究员,黎志敏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博士候选人
译者/邹策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10-31)第二届中国文化馆年会开幕
- (2015-11-03)第二届中国(重庆) 国际物流展周五开幕
- (2015-11-05)越南老师:我们渴望更多了解中国
- (2015-11-23)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重庆十个产品获金奖
- (2015-11-23)中国首席少儿模特大赛 重庆赛区冬季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