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摘要:花木兰被传颂千古 全凭一首有趣的诗
2016-03-17 07:56:05 来源:广州日报
提到中国古代的女战斗英雄,必提到三个人:一是花木兰,一是穆桂英,一是梁红玉。这三人当中,梁红玉最靠谱,因为她确确实实和老公韩世忠一起指挥了黄天荡战役,大败金兵。穆桂英则只是一个存在于“杨门女将”里的传说。至于花木兰,不是子虚乌有,但原型已经不能百分之百确定,而且花木兰并不像梁红玉、秦良玉或冼夫人那样,有史书记载的具体战功。然而,花木兰却成为女英雄的代名词,其使用频率高于其他同类女性,为什么呢?这要感谢文学作品和戏曲作品的成功。在历史上取得赫赫战功的人物未必能在民间享有高知名度,因为如果运气不够好,没有文学作品为其传扬,那么,他或者她也会寂寂无闻。
花木兰英名远扬千古,很大部分得力于《木兰诗》,《木兰诗》不只是写在纸上,还口口传颂,有点民歌的味道。诗歌只有朗朗上口了,乡亲们才乐意传,才乐意听。因此,它不能啰嗦,不能有繁缛枯燥的交代,你看它一开头就是北方人民熟悉的生产活动——纺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开篇就将人们的眼球带入熟悉的场景。
这就叫细节描写,而且必须是大家熟悉的细节,要接地气。接下来写木兰从军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何从交代?很简单,通过四个方向的四种购买活动就囊括了,不仅生动,而且明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民间诗歌的长处就在这里,诸多的琐碎繁杂,几句排比就搞掂了。从军路上的单调枯燥和惶恐怎么交代,也容易,“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边,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难舍之情,旅途辛苦,都在两句呼唤中。
木兰姑娘打了那么多年仗,参加过什么战役,斩杀过多少敌人,用了什么战略战术,听众才难得管那么多,他们要的是简洁和细节:一者无非起居和衣着,“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二者无非就是生与死,归来与不归,“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有这些就够了。说复杂了,没人有耐心听。
木兰以女儿身冒充男儿,在军中是怎么隐瞒过去的呢?说起来可复杂了,民间艺术有个长处,善于打比方,就用雄兔雌兔来说事,北方的居民大多见过野兔,一听就明白,还会心一笑。
要传颂人物和事迹,简单明了、生动有趣最好,复杂了反而成为障碍,“木兰诗”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文/刘黎平)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27)《喜剧人》刘仪伟拉吴秀波助演 贾玲版化身花木兰
- (2015-07-02)人物特写:“抗日花木兰”严秀峰的传奇人生
- (2015-07-07)贾玲上海卫视恶搞花木兰 引木兰家乡商丘人讨伐
- (2015-07-09)贾玲节目恶搞花木兰惹众议 木兰故里要求公开道歉
- (2015-07-11)贾玲恶搞花木兰引争议 木兰故里要求道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