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回乡创业关“北大”标签何事
2016-03-16 09:32: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们想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需要非情绪化的立场、缜密的推理与严谨的分析,最终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
在北京求学、生活十年后,四川姑娘徐璐返回故乡什邡创业,成为一名普通快递公司的老板。这本是一个典型的“北漂返乡”故事,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并不罕见。不过,在媒体报道中,徐璐身上还有一个与很多返乡青年不同的标签:北大新闻系毕业生。
或许,正是因为“北大女毕业生回乡送快递”这样颇具反差色彩的“敏感话题”,徐璐的故事成了引爆新闻舆论的热点,一时间引发坊间各种评论。然而,据查证,徐璐上学时北大并没有设立新闻系,她是否真的具有北大本科生身份仍然存在疑问。
尽管如此,某媒体将这个故事简单概括为这样的标题:把“能扛百斤快件”与“北大女毕业生”两个概念并置于一起,颇有夺人眼球之功效。在我们的一般印象里,名校毕业(尤其是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名校)的学生应当有比较辉煌的职业生涯,即使不在仕途、经济、科研等领域成为佼佼者,也会成为大公司的白领,起码是体面、舒适的“脑力劳动者”。然而,在此新闻描述中,徐璐被冠以“抗百斤快件”的形象概念,会让人自然联想到含辛茹苦、栉风沐雨的“体力劳动者”形象,这的确与公众心目中的北大毕业生形象差距甚远。
徐璐毕业后曾在北京一家知名科技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工作,薪水也相当可观。后来,因为丈夫在老家什邡,加之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徐璐选择了回乡。在老家什邡,徐璐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便选择了做快递创业,现在,既当老板又当快递员的徐璐觉得“在什邡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温馨”。
我们日常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中,或许会不自觉地对他者加以标签化的描述,毕竟这是简单地理解世界的方式。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事物的本来面貌并非“铁板一块”,哪怕一个很细微的概念,也由驳杂的原因生成。我们想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需要非情绪化的立场、缜密的推理与严谨的分析,最终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拿“北大毕业生”的标签来理解徐璐的职业选择,显然并不客观。如果联系上之前“北大学生弑母”“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等事例来“炮轰”北大学生(乃至扩大为名校学生)的“堕落”,更是不理性、没有价值的探讨。
不管是不是真的毕业于北大,徐璐返乡做快递创业,是根据自身条件、家庭情况作出的理性选择,也是一个励志故事的模板。徐璐的“回归”也是一种当前青年职业选择“有平常心”的体现。“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尽管北大精神引导学子“胸中有丘壑”,但这不等于毕业生应“眼高于顶”,而不屑于、无能力去做一些看似低微的工作。在青年的人生规划中,无论是选择“逃离北上广”,还是选择栖身大城市,理性、冷静、踏实地选择、规划或许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我们也不应该、更没必要指摘他人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11-06)客死香港内地客回乡安葬 涉案5人或保释或羁押
- (2015-11-17)女大学生回乡当农场主 营业额达到上千万
- (2015-11-19)大学生放弃保研带女友回乡种田 1年只赚6万
- (2015-11-19)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10次大裁军 开国少将回乡务农
- (2016-01-18)农旅带动脱贫 农民纷纷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