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七种武器” 从善政走向善治
2016-03-16 08:20:38 来源:央广网
作者 马尚田
两会进行到现在,进入收官阶段了。我要再次提起那难忘的一幕:
“你作为基层做这项工作的同志,有这样的责任感,非常值得钦佩。希望你能发挥带头作用,我们上下一块努力,把这个事做好。”
这是汪洋副总理的声音。那是在安徽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跟汪洋副总理交流时说,我们搞农业的同志,现在经常感觉到很自责,很惭愧,现在卫星都能上天,但食品安全总是搞不好。汪洋副总理做出以上的对答。
很多人评价,这样开诚布公的对话太可贵了。本期,我想探讨的,就是怎样“上下一块努力,把事做好。”换句话说,从善政走向善治,我们该怎么做?
通俗理解,我们说善政,就是好政策好制度;善治,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大家都满意。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例。我们出台了善政没有?有。去年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这部食品安全的国家大法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法律。那么,大家都满意了吗?并没有。
汪洋副总理也批评说,我们现在的食品安全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有一定差距。
汪洋:的确,我们现在的食品安全,无论是生产状况还是管理状况,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与国际的先进水平相比,都有一定差距。这个,不用讳言。
由此可见,善政不等于善治,但善政是走向善治的良好开端。我们接下来该怎么走?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老马价值观”说一说。
善政如何走向善治?我要提供“七种武器”。在武侠小说家古龙的笔下,有“七种武器”精妙绝伦,威震八方,分别是“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离别钩、霸王枪,拳头”。而我说到的“七种武器”却是取自于老子《道德经》。分别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立身端正、发心良善、对人仁爱、言语守信、为政干练、做事高效、善于把握时机。这是七种方法,也是七种品质,如果施政者掌握这七种方法,兼具这七种品质,未尝不是攻克时艰的“七种武器”。
安徽代表因为食品安全工作搞不好而自责,感觉惭愧,我看基本做到了前四种,那么,后三种“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就很考验做事能力了。
要说第五种武器“政善治”,你看,我们拥有一部高度顺应民意的法律,并不代表问题就解决了,善政走向善治,还要仰赖施政者的治理水平。
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也实话实说,监督的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很多地方尚未建立起这部食品安全法所要求的监管力量。
柳斌杰:全国人大根据全国人民的大的呼声,把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
要说第六种武器“事善能”,更考验管理者的执行力。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建议: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要运用高科技,从生产端进行控制。
宗庆后:现在传感器、芯片都很发达,能不能往蔬菜上一罩?
全国人大代表、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景海则认为,完全做到食品安全,并非不可能:
王景海:从源头抓,从制度管,程序上监控,终端上保障。
最后要说到第七种武器“动善时”。与时俱进,因势利导,现在何尝不是最好的时机?据了解,今年两会之后,全国人大将很快启动对食品安全法的执法检查工作,其目的就是督促各地各部门,将“顶层设计”落实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百姓餐桌”,将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具体到实实在在的人和事上,切实把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
该说说这“七种武器”的原理了。其实,前四种说的是做人,后三种说的是做事。前四种,善于谦下的人,发心良善的人,能和民众打成一片;对人存有仁爱之心的人,语言真实无妄至诚无欺的人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信任;如果为人处世做到这四点,就可以得民心,其事业差不多成功了一半。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安徽代表和副总理的对话赢得了网民点赞。
这后三种,为政善于治理的人,事务井井有条;办事高效的人,能尽快实现初衷;善于把握时机的人,用力小收效大。如此,想不得偿所愿也难。
顺便说一下,本次两会,我们用民生思维看两会,用百姓视角看改革。先后说到资政、亲民、为官、怜弱、减税以及食品安全等题材,以民众利益为依归。
最后我要送出祝愿:愿阳光都能照进现实/愿美梦都能真的达成/愿所有善政都能走向善治/愿所有善始都有善终。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14)国足结束昆明集训飞赴不丹 佩家军从呈贡走向成功
- (2015-06-19)贵阳市副市长:让中国白酒走向世界,让世界烈性酒走入中
- (2015-07-16)姜山:甘愿做李娜背后的男人 两人并肩走向成功
- (2015-07-16)甘利明: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创造机遇
- (2015-11-04)一条海丝之路由泉州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