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散尽外援来”:中国足球的未来能否不靠“买买买”?
2016-03-16 08:20:17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6日消息(记者郭翔宇 乔仁慧)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要说2016年国际足坛哪个国家的冬季转会窗口最引人关注?那非中国莫属。上海上港1850万欧元买入埃尔克森,广州恒大4200万欧元引进马丁内斯,江苏苏宁5000万欧元带回特谢拉。中超引援砸钱一个比一个大手笔,外援“标王”也不断被改写。“一掷千金买强援”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内不少球队增强自身实力的关键一环。
但是,有句玩笑话说的好:钱能解决的问题从来不是问题。而中国足球的问题从来不是钱的问题。对于今年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来说,在高价购买国外优秀足球球员的背后,他们更加关注的是中外球员交流机制能否真正为中国足球注入活力。从靠外界输血到实现自我造血,中国足球崛起之路该怎么走?针对这一话题,代表委员们有话说。
眼下,“买买买”已经成了不少国内足球俱乐部新的发展关键词。而在刚刚过去的冬季转会窗口,苏宁成为全球投入最大的俱乐部之一。
因此,全国政协委员、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也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今年两会上,张近东就带来了《加强教育资源与足球人才的有效结合,提速足球青训体系建设》的提案。
而对于引进“天价外援”的话题,在两会前夕,张近东就坦言,苏宁下大力气引进外援,着眼于带动足球整体水平发展,并非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我们的着眼点不仅仅在于一场比赛、一个俱乐部或者一座城市,在当前中国足球蓬勃发展的趋势下,我们希望自己的投入,能够带来大家更多的关注,从而带动更多的企业的投入,只要中国足球能越来越好,我们认为都是值得的。”
持相似观点的还有长期关注足球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建业住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葆森。在他看来,目前中国足球产业正在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前景值得期待,引进外援力度尚未“过热”。
体育产业必然要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万亿规模的体育产业前景还是吸引了不少的要素,人才啊,资金啊,技术啊,管理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态势。个别俱乐部确实今年引援的力度比较大,花钱比较多,但是目前至少在16家中超俱乐部,还没有进入到一个疯狂的金元时代。
引进来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走出去。全国政协委员姚明认为,引进外援是体育交流的重要手段,不过在关注外援身价之外,更应关注外援引进能否真正促进本土球员的成长:“光请进来不走出,不行,光走出去不请进来,也不行,引进的目的最后是为了发展,引进的,自己的品牌没发展起来,咱们邻国从引进到最后发展起来,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看看两者之间做的有什么不一样。”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与渔。在全国人大代表、旗下拥有上海上港集团足球俱乐部的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看来,在引进“天价”明星球员的同时,还应当引进并打造优秀教练员队伍,培养有潜力的青年球员,才能真正发挥外援“造血”的功能。
引进一些好的教练员和球员对足球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现在每一个足球俱乐部对它的梯队,教练进来以后,对青训系统,青训队和一线队的衔接都会关心,包括对年轻队员的培养,也是对主教练的要求。要挖掘我们自己国内运动员的水平。当然从中国足球俱乐部长远发展来讲,我们希望更多中国运动员、中国教练员出来,但这需要时间。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金马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泽林认为,高价引进外援归根到底是企业行为,不应该受到过多干预,企业行为的效果最终还是应当让市场来“检验”:“我觉得所谓高价如果要是具体的比如说俱乐部啊、具体的企业啊,它可能是有它自身的利益考量,作为国家来说,也不应当过多的干预,也不会更多的干预,因为这是一个企业行为。”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认为适当引进外援无可厚非,但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提升国民体质,关注成绩的同时,还应该让体育事业回归“全民体育”的本来含义。
适当引进一点外援,提高运动水平起到带头作用,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注意力都在这,那就真走偏了,要把握住度,我们发展体育到底是为了什么?非常清楚,是增强国民体质。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18)松江新外援迅速融入球队 训练中展现出众能力
- (2015-06-25)恒大对俱乐部增资豪掷四亿 全部用于引进新外援
- (2015-06-30)力帆新外援是个“黑又快” 贾贾确定离开重庆
- (2015-07-02)力帆新外援带来新变化 战恒大目标还是取分
- (2015-07-02)富力宣布签俄超新外援 希望其帮助球队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