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军说法:制造业的智能化仍以人为主体
2016-03-15 09:20:46 来源:央广网
作者 蔡军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是目前的热门话题。制造业工人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要求高。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大展身手的地方。现在围棋程序都能下赢棋王李世石了,那么机器人来了,人是否会边缘化了呢?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茵的一番话令人深思。
张茵:智能化的主体一个是提高产品质量,一个是提高产能。清洁文明生产,降低员工的劳动程度。这就是智能化,智能化不是自动化来了,员工什么都不用了,智能化来了,人也不用了,并不是这种概念。
张茵委员首先肯定智能化四大好处,机器人制造产品比起人来,当然是又快又好。但不等于人就不用了。现在汽车制造业是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大户,曾经有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商雄心勃勃,投巨资打造无人工厂,全部用机器人,真正高效率。结果出乎意料,倒闭了。机器的效率确实很高,但是生产的车只有一种,每当厂家推出新车型的时候,调整机器人生产方式太费劲了,和人说一番话就能管用,而调整机器又费时又费钱,最后厂商还是把人请回来。用张茵委员的话说,制造的智能化,人是主体。
张茵:我们从人身上下功夫,人是主体,你的设备都达到目的,员工都从劳动强度中解脱出来。要从产量、质量来提高,来降低成本。
俗话说,人无完人,机器也没有万能机器。历史上,蒸汽机的发明加强了人的手和脚。火车取代马车,加快出行速度,后来出现汽车,人们觉得火车要被淘汰,后来又觉得飞机会边缘化汽车。但现在高铁运量大,不怕天气变化。依然在出行中占有一席之地。
同样,信息革命丰富了人的眼和耳。但电视的出现并没有淘汰广播和报纸,不少人依然喜欢在一个大而黑的剧场里看电影。网络的出现只是把视频、音频和文字都搬到电子屏幕上,真正吸引人还是内容,这一切要靠人的创造力。
同样,人工智能给人类的大脑扩了容,肯定会让制造业大大提高效率,但这种智能化仍是人在用,靠人去改变、去创新。越是智能化制造,实际上对人的要求越高,越需要加大对人的培训投入。未来制造业智能化了,仍然要以人为主体。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7-20)榕市场金饰品每克跌破270元 买金者仍以刚需为主
- (2015-08-18)营运车辆二级维检费已取消4年 宁夏石嘴山仍以企业行为收取
- (2015-09-13)小米试水线下体验店 林斌:仍以线上销售为主
- (2015-06-12)辽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 (2015-06-16)[新华访谈]中国装备制造业已有56家企业进入全球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