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跨的过去吗?

2016-03-13 11:05:18 来源:央广网

评论

【核心提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供给侧改革如何切实落地?”、“绿色与发展,鱼和熊掌如何兼得?”、“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今年乃至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众多挑战与机遇,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针对当下中国经济的十个热点话题,央广网两会记者独家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他们针对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的建议,共同唱响中国经济光明面。

第九问:“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跨的过去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000美元左右,已处于中等收入偏上阶段。世界银行于2006年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度提出“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名词,并描述性地指出:“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一国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因此,探索出一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道路俨然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各种矛盾及风险明显增多。

中国是否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出路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央广网记者在两会上独家采访了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听听他们对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意见建议。

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武大郎抬杠子,两头够不着”

\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

究竟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在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看来,“中等收入陷阱”是既丧失了低收入、低工资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也没有能力同发达经济体在高技术创新领域展开竞争,经济无法由依靠廉价劳动力或资源能源类自然禀赋向依靠高生产率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变。张连起委员使用了一句很形象的俗语来定义“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武大郎抬杠子,两头够不着”。

为何一些国家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一些国家也成功迈过了“中等收入陷阱”,除去欧美国家以外,日本及韩国也被视为成功的典范。当谈及它们能够成功跨越的原因时,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每一次产业革命后,世界经济格局都会发生重要变化。许多发达国家都乘上了产业革命的‘快车’,在进行产业革命的过程中纷纷崛起,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及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实现了经济的长期增长”。

张连起委员则认为:“它们的成功离不开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的有序转移。大约从上世纪60年代起,欧美厂商开始进入日本和韩国发展电子、医药和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们的产业因此发生了转移,从“微笑曲线”的底端进入了两端。可以说在初期,它们的转型升级在某种程度上借助了外部的力量,但是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不能简单的复制其他国家的经验。”

为何有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

然而,也有许多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至今不能自拔,例如亚洲的菲律宾、泰国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以及墨西哥等至今都仍在“陷阱”里苦苦挣扎。其中的原因何在?我们又有从中汲取哪些教训呢?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国际上有很多国家都在这一阶段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可以说也给我国提供了前车之鉴”贾康告诉记者。

谈到其中的原因,张连起认为,首先,以服务业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没有出现,它们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此外,地缘政治动荡也会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和收入增长缓慢,所以整个经济体既丧失了原有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不具备比较优势。总而言之,这些经济体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这三方面的门槛都没有迈过。

\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告诉记者,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它没有进行改革,并制定出有效的政策,都有可能在进入中等收入的阶段时面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局面。这就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改革、发展的政策以及经济的基本面。

中国正面临着哪些问题?

当前的中国,一方面能看到瞩目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关于这一话题,贾康认为,居民收入以及城乡经济发展间的差距都与“中等收入陷阱”密切相关,这些矛盾正在凸显,如果无法得到解决就会导致社会和经济的紊乱,并引发老百姓的不满。这些问题最容易在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时出现,所以,矛盾的累计和隐患的叠加会使得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突然失去原有的支撑,从而跌入陷阱。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收入的提高也并不意味着已经跨越了这一陷阱。

张连起指出,“我们现在的工资水平大约是东南亚国家的3倍至5倍。而能源成本、物流成本和土地成本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我们的比较优势正在丧失”。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也就是说,中国能否成功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关键看今后五年的发展。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出路是什么?贾康强调,供给方面大致有五项要素,分别是劳动力、土地代表的自然资源、资本、创新力量和制度机制安排。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更多需要强调的就是后面两项,即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国现在一定要抓住不放的首先就是转轨中的制度供给。

张连起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支持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强大思想指南。“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号巨轮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标注了前行的航向,”他接着分析道,“只有崇尚创新,才能避免动力衰退;只有注重协调,才能避免城乡区域发展的失衡;只有倡导绿色,才能避免环境的恶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厚植开放,才能避免画地为牢;只有推进共享,才能避免贫富分化。总而言之,就是‘乘之欲往,识之愈深,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张连起最后用了十六个字精辟的概括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

张连起还强调,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创新是重中之重。“创新并不是简单的科技创新,而是包括制度、管理以及组织等全方位、全业态和全领域的创新。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沿用的也是日、韩初期的发展模式,但是现在“大进大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要逐步向”优进优出“转变,使得供给能够满足大众的有效需求,实现“中国制造”的飞跃和蜕变。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产业也应该有序的走出去,例如将纺织业等产业移至东南亚甚至非洲国家。

钱颖一认为,中国要想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最大程度的激发出企业的活力。

(记者 昌朋淼)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