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议建立教育人才市场 解决师资不足问题
2016-03-10 17:55:13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0日消息(记者纪俨玲)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电影《美丽的大脚》乡村教师张美丽和城市志愿者夏雨执着坚守乡村、教书育人的故事,戳中很多人的泪点。然而在现实中,乡村师资的缺乏、教师容易流失的问题,依旧存在。如何化解乡村教育难题,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
据调查,我国目前仍有代课教师二十多万人,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数缺编和结构性缺编的问题依然突出。基础教育师资不足的难题如何破解?
全国人大代表明经华曾是江西一所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据她说,在很多地方,乡村教师供不应求。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全国政协委员、肃南一中教师贺颖春说:我们的战线特别远,教师孩子上学远,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一些基层教师呆得不安心。
正如几位代表委员提到的,造成乡村教师缺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编”,其实,这也是整个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提出,通过购买人才、购买教师服务的方式,来解决基础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建立教育人才市场已经成为可能。因此建议,要在实训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的教育人才市场”。
过去,城镇学校派教师到农村支教,虽然帮了乡村学校的“忙儿”,却造成了派出学校的师资缺口,而有了教育人才市场,既避免了这个问题,又促进了教师的流动,还能带动就业,可谓“一石多鸟”。
刘长铭提出,“运用市场的机制来解决教师的队伍缺编和结构性的缺编的问题。比如说你大学毕业,如果要让你到山区的希望工程的学校去工作,你的人事关系在那,就意味着你要在这做一辈子,这种流动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如果解决了老师的保险问题,他做一个自由职业人,他可以在很多地方教课。我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而在全国人大代表欧成中看来,在现有情况下,如果过于注重推动教师交流,效果未必理想,建议使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欧成中认为,一些名师的讲课教材或者是实例,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这些来讲也能够解决教育均衡化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宋永忠有一个“折中”的建议,他提出在现有公办学校编制约束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采取“流动编制”教师聘用的方式。当公办学校教师缺编时,优先安排“流动编制”教师进编;当教师数量过剩时,这一部分教师则进入“地方师资储备库”,接受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岗位的调配。
全国人大代表梅国平认为,建立教育人才市场只是解决乡村教师缺乏的方式之一,更关键的还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更多的还是要依靠政府的力量编制、待遇、住房,乃至配偶,都要有安排考虑。
这个问题,3月3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通过“部长通道”时给出了答案。他提出,去年国务院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文件“本身就表明了中央对这件事情的关心”。这个计划包括多项措施,比如给乡村学校输送更多的优秀教师,还有志愿服务计划,大学毕业生愿意到乡村当教师的,我们叫做志愿行动,每年大概有六万人。另外还有工资待遇问题,我们采取了乡村教师补贴政策等。乡村教师支撑了中国的乡村教育,他们为打通乡村孩子的上升渠道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11-16)民族双语师资“金字塔之困”
- (2015-11-20)上海中小学师资招聘再遇“粥多僧少”
- (2016-02-05)南邮跳楼事件当事导师被撤教师资格 曾言语侮辱
- (2016-02-05)南邮当事导师被撤销教师资格
- (2016-02-16)调查:61.2%受访家长担心早教机构师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