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观点]重庆这把“火”当烧遍全国
2016-03-10 07:42:16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崔砚冬
重庆火锅天下闻名,重庆的经济增速在2015年也是领跑全国,GDP同比增长11%。李克强总理近期在两会上,以“重庆火锅”称赞重庆经济之“火”。
重庆的火热,吸引着一大批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以至于现在出现了个新词“渝漂”。从北京来重庆创业的马德强就是其中一员。一年前,马德强来到重庆的仙桃数据谷,发展大数据和跨境结算业务,如今他正计划着扎根在重庆。
是什么吸引“北漂”来到重庆成了“渝漂”,又是什么原因使得重庆在“冰火两重天”中占据‘火’的那一端?小崔总结了重庆发展中的“坚守”和“创新”,也许能给其他地区以借鉴。
先来说说“坚守”。从过去几年去产能的进程中,你能看到,在重庆身上似乎有一股子倔劲儿。
有一组数据很有意思,过去8年,全国煤炭产量从20亿吨上升到50亿吨,重庆却一直维持在4000万吨;全国火爆、近来频频引发事端的P2P信贷,重庆的态度是“基本不碰”。
在房地产去库存中,重庆有一套著名的“25%理论”,就是要求全市每年房地产投资不能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25%。重庆的解释是:25%是个分界线,超过25%一定供过于求,低于25%又会供应不足。
守住“25%”这条线,其实守住的是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理念。小崔看到,无论是严守煤炭产量,还是严控房地产投资比重,都有一个对“好产业”的界定。什么是好产业?有市场需求的产业才是好产业。把有市场、有效益、有资金流量的产业发展起来,经济发展才会顺畅,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更有基础。
重庆在“创新”上也有自己的一套独到做法。曾经的中国老工业基地,现在旧貌换新颜,汽车和电子制造两大产业占据了重庆工业的半壁河山。如今,全球每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重庆制造,重庆汽车产销量也占据了全国汽车行业的八分之一。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现在电子产业效益普遍都在下降,为什么重庆的电子产业效益却很好?这就要说到重庆创新的加工贸易发展方式。过去,重庆电子产业都是“原料在外”,现在不一样了,重庆把零部件、原材料大量本地化,860多个零部件厂陆续建成投产,一下子把物流成本降低了,70%的产值留在了重庆。
不过,仅看汽车和电子制造,远不能反映出重庆的产业结构全貌。在两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重庆还提出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液晶显示屏、集成电路、页岩气等产量已经开始成倍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小崔看来,相比一些地方大拆大建,依靠高房价、房地产拉动地区经济的方式,重庆经济的高增速显得更踏实,更持久。有实体制造业做支撑,它的带动作用,能使整体的经济不必过分依赖于某个行业的兴衰,风险起伏更低。
当然,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重庆经验还有很多,比如扩大开放、改革户籍制度等等。其实这些,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这就是重庆发展的“脉象”。
事实上,新动能的拉动作用已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去年在经济增速放缓之下,就业、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实现了超过1300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经济突显出一个“稳”字。
小崔的观点是,重庆这把“火”当烧遍全国。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重庆先行先试,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很多地方,特别是内陆省市借鉴。当然,这也并不是要把重庆经验照搬照抄,各地发展各有不同,共性和个性得号准脉象,才能烹出有活力的经济大餐。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7)晨阳将参加重庆涂料展 水漆有望继续火爆
- (2015-06-09)重庆力帆用真人CS放松 换外援首选“黑又硬”
- (2015-06-11)第三届CIP国际超级模特大赛重庆分赛区开幕
- (2015-06-16)仙女山C-MART将现即将消失的重庆传统美食
- (2015-06-25)天津泰达主场不敌重庆力帆 孙可首秀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