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赎回惹的祸?打新基金“赢了票房输了口碑”

2016-03-09 10:00: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果说去年公募排名是混合型基金天下的话,2016年或许是打新基金闯出一片天。

来自万德资讯的统计表明,截至3月7日收盘,2016年开年迄今收益率前几位的基金均被打新基金所占据,其中易方达新益E和光大欣鑫A年内均已实现超过50%的收益率;尤其让人惊讶的是,在目前排名前十的基金中,九只均为打新基金,唯一一只入围的非打新基金则是长盛新兴成长。

究竟是打新基金在IPO恢复后收益高启带动净值还是另有隐衷呢?中国经济网记者一同带您探讨背后的缘由!

打新基金集体“争上游”

根据记者的了解,历史上,打新基金的出现实际上是源于公募基金在打新方面具有优势, 由于基金参与打新的资金量大,在网上申购时通常可以保证达到平均的中签水平。此外公募基金还可以在网下配售渠道取得更多的配额。根据当时的规定,新股发行网下配售的股票中至少40%应该优先向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配售。

不过新一轮ipo重启后,打新基金的优势似乎突然间消失殆尽,记者了解到,投资者参与打新,只需要申请打新额度,获得配售数量后,再进行缴款。这样一来,打新基金的资金优势慢慢丧失。如此光景,机构资金纵然借助打新基金也不一定能频频中签,于是赎回手头的打新基金似乎成为明智的选择。

然而,问题来了,巨额赎回似乎却给打新基金带来了高收益,也直接导致了多只打新基金聚集在公募基金排行榜的前端。统计表明,前十的基金中有九只均为打新基金,除广发聚安A外,其余基金年初以来的收益均达到了两位数,易方达、光大保德信、兴业基金星光闪耀。

但仔细看来,今年以来发生在打新基金身上的奇葩故事不在少数。2月29日,光大睿鑫A单日净值暴涨了26.44%,成为当日混合型基金中涨幅最高的一只产品,而光大旗下的另一只打新基金光大欣鑫A的净值增长率高达52.98%,成为同期有统计数据的1379只混合型开放式基金中涨幅最高的一只产品。不过有趣的是,除去1月5日和2月16日两天净值波动较大外,其余时间该基金的净值一直较为平稳。

同样是在2月29日,鹏华弘盛C也出现单日41.89%的涨幅;3月2日,易方达新益E单日大涨54.54%,净值从前一日的1.0030元一跃飙升至1.5500元。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打新基金单日净值的巨大波动近期已经密集出现过了三回。

巨幅飙升为哪般?

值得探究的是,为何这几只打新基金会在某个交易日如此亢奋?

中国经济网记者仔细探究了相关基金的招募说明书。3月份出现躁动的易方达新益E成立于2015年6月16日,其招募说明书显示:超过30天,赎回费为0;未超过30天,赎回费为0.50%。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易方达新益E持仓最多的个股是思维列控,但占比仅0.05%,这只打新基金涉及到的10只股票,年内没有1只录得上涨。

而光大睿鑫A持有期在7天以内的赎回费率为1.5%,7天至30天的赎回费率为0.75%。30天至6个月的赎回费率为0.5%,6个月以上的不收取赎回费用。同时,对持续持有期少于30日的投资人收取的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对持续持有期少于3个月的投资人收取的赎回费,将不低于赎回费总额的75%计入基金财产;对持续持有期长于3个月但少于6个月的投资人收取的赎回费,将不低于赎回费总额的50%计入基金财产,未计入基金财产的部分用于支付登记费和其他必要的手续费。

记者注意到,这几只基金实际上自成立以来的净值波动不大,只是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跳涨。通常情况下,基金单日的净值波动不应该超过10%。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 这种现象应该是巨额赎回所导致的。因为合同规定,基金的赎回费在一定时间内全额计入基金资产,当巨额赎回发生时,若剩余基金资产很小,那么赎回费带来的资产收益将对剩余基金资产产生明显影响。也就是说,大量资金出逃后,那些“被留守”的剩余份额净值会突然提升。

那么,打新基金为何会遭遇到巨额赎回呢?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去年以来,原本“受宠”的打新基金却成了“烫手山芋”:新股申购中签率连创新低,无论从发行数量、募集规模到收益率,打新基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加上近段时间股票和黄金市场相对走强,导致打新基金面临巨大的赎回压力。

而本身打新基金的规模就比较袖珍迷你,公开资料显示,光大睿鑫A原定的募集期为2015 年11 月16日至2015 年12 月15 日,但公司在11月17日便宣布结束募集,实际的募集期仅为1天。随后发布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显示,光大睿鑫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超过12.34亿元,但光大睿鑫A的净认购金额仅为118.75元。不过,记者注意到,该基金单笔认购的最低金额为1元,截至去年年底,该基金A类份额的总规模为29030.88元。

打新基金前途扑朔迷离

有北京的投资者指出,随着打新基金地位的今非昔比,随着打新中签率变低及机构资金退出,部分打新基金规模大幅降低并且触及清盘线,打新基金面临重新发行的问题,需通过改变持有人结构将基金规模再做起来。

根据记者了解,这样做首先是要修改基金合同,改变基金的投资方向和策略,更换基金经理;其次是要修改管理费用,将打新基金管理费、申赎费等更换为混合型基金的费率;最后是需要重新向市场募资,当然步骤极其繁琐!

对于现有打新基金中存在的问题,有投资者质疑打新基金中几乎全是机构、散户申购很难;而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则指出,实际上基金公司本身也从打新基金中分得的羹有限,ipo去年7月暂停的时候,好多公司把赎回费中归入基金资产之外部分给免除了,也就是,基金公司在遇到不可抗力之时,主动把本应自己收取的费用全部给客户做了免除。

而该人士进一步解释,实际上打新基金很多就停留了两三个月,如果收赎回费,一万亿规模大约可以收到千五,而管理费下来这两个月不过收到千三。实际上,中国经济网记者清楚地记得,在2015年新股发行暂缓时,打新基金也曾面临过大资金退出的巨大压力,大多数选择转型为债券增强型或者类似货币增强型的打新基金。

当然,目前发生巨额赎回的打新基金可能只是个别现象,而实际上更多的基民最关心的是能否从发生巨额赎回的打新基金中获利。记者注意到,基民觉得短期存在着捡漏的机会, 如果机构在基金中占比很高,市场转好时部分资金会撤出进入股市,投资者或许可以赚到一些“超额收益”。

不过,前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则提醒,巨额赎回是否发生、哪些基金可能“中招”均不明朗,再加上散户投资者对产品信息、持有人结构等情况了解有限,通过“捡漏”套利可能性不大。

那么,打新基金究竟规模多大合适呢? 记者手头的一份资料指出,在小票发行的环境下,5亿规模是比较合理的,而且收益增强是比较明显的,具体的规模控制和后续发行新股的大小息息相关。(记者 张桔)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