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最高层首次就十三五规划 邀请诺奖获得者提建议

2016-03-07 06:01:58 来源:北京青年报

评论

最高层首次就十三五规划 邀请诺奖获得者提建议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去年12月7日召开的座谈会上将自己的著作赠送给李克强

前期调研、专家委员会讨论、外国专家建言……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接受全国人大代表审查之前,有诸多“外脑”为其最终形成贡献了力量。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第一次有民营企业进行前期调研,第一次使用微信平台收集公众建议,第一次邀请外国专家与国务院总理谈五年规划,第一次请专家委员会成员在全部讨论结束后签下自己的论证意见。

亲历座谈

首次要求专家讨论草案后签字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55人阵容的“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名单。根据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规定,为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和地方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要组建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规划专家委员会,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听取专家委员会的意见。规划草案形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论证。规划经专家论证后,应当有专家出具论证报告。

一位首次参与五年规划专家委员会工作的专家告诉北青报记者,专家委员会成员主要是咨询作用,发改委就一些问题和表述向专家征求意见。2014年年底,专家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规划思路。在规划纲要草案初稿出来以后、草案送人大审议之前,都要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据了解,除了参与讨论外,每一个与会专家会有一个本子,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意见建议,会后再把本子交上去。今年1月25日,专家委员会对纲要草案进行了论证,形成了论证报告,“专家们需要写下自己的审定意见,类似于在项目鉴定书上写评价意见。”接受采访的专家说。

“从来没有过,这是第一次。”专家委员会的“老成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改院)院长迟福林告诉北青报记者,他认为,签字增加了专家的责任,虽然专家的一些建议可能没有被最终接受,但专家们的的确确是经过了认真讨论。迟福林感觉,此次专家讨论的比以前多,“大家看文件,开大会、小会。大纲形成初期的那次讨论对中央形成规划建议起了一些作用,初稿一出来讨论、中间修改讨论,还有一些小型的座谈会,中央讨论完了以后广泛征求意见、给各省征求意见我们又讨论。”他本人除了参加过四次全体讨论外,还参加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的专题座谈会。据发改委官方消息,参会专家有9位,围绕着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对外开放、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等领域深入讨论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指标设置问题。

迟福林透露,他曾就服务业、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一些指标提出过建议,但尚不知是否自己的建议会体现在最终的规划中。“服务业定的55%,我说太低了,现在已经50.5%了,达到58%没问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他们说向中央汇报,我说如果全面小康我们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才45%,定得实在低。”迟福林说。

除了参与讨论当中,迟福林带领中改院在去年出版的“中国改革研究报告2015”——《转型抉择2020: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的总论成为中共中央起草《建议》的参阅件之一。今年的研究报告内容他也在多次讨论中使用,“具体的规划估计会采纳多方面的意见”。

竞争课题

27家单位4个月内完成所有课题

迟福林与林毅夫、蔡昉、刘士林等专家委员会成员则在进入委员会之前就参与到了“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当中。2014年4月23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并启动了25个“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包括宏观经济、教育、农业、房地产、国企改革等领域。

课题进行的节奏十分紧张。4月23日课题发布,5月5日申请截止,5月中旬公布承担单位,8月底结题。国家发改委共收到了265份课题申请书,最终仅有27家单位被选中承担课题。“这样的课题含金量很高,估计竞争会比较激烈。”负责《“十三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课题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告诉北青报记者,当时对能否申请成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自己的团队确实是在这个问题上有多年的积累,能够申请并承担课题的单位一定都是对某个课题有长期深入的研究,否则不可能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全部工作。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资料,《“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和制度环境研究》课题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负责,迟福林带领的中改院则承担了《“十三五”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这一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负责承担《“十三五”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他们本人及其所在机构均被视为国务院和中央的重要“智囊”。

比起“十二五”规划,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研究、信息经济发展研究、健康保障发展问题研究等是出现在“十三五”规划中的新课题。

北青报记者发现,比起“十二五”规划五十余个前期研究课题,“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的课题数量几乎减少了一半,没有了诸如“我国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研究”、“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研究”这样的课题,减少了许多同一个大主题下的具体性的课题,如“矿产开发中的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此次生态环保相关的课题为《生态文明建设及制度研究》。

外国专家

最高层首邀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建议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国内的专家为“十三五”规划出谋划策,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也邀请了一些外籍专家为“十三五”规划提建议、作调研。

“这次国务院首次邀请国内外专家一起对五年规划编制出谋划策,就是要使规划既立足国情、符合实际,又借鉴国际经验,经过努力实现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15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座谈会,参加那次座谈会的外国专家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和麦肯锡咨询公司资深董事华强森。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最高层级邀请外国专家参与五年规划编制建议。

座谈会的焦点是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华强森从城市管理改革、教育和劳动力市场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改革、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府效率改革等六大方面提出了全面提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我认为与李克强总理的那次座谈是中外专家如何为政策(‘十三五’规划)制定建言献策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华强森告诉北青报记者。

座谈会召开时《建议》已经发布,华强森认为:“已经发布的规划(建议)是实施改革的很重要的一步,但是在国际形势变得更加不确定的情况下,有效实施这一规划将会是挑战。”

华强森在会上表示,中国的经济扩张举世瞩目,然而外部环境不断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中国自身的发展模式也面临压力,如中国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需求在增加,由创新的吸收者转变成创新领导者的需求也在增强,城市不平等现象日趋严重,环境恶化和污染问题严峻,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放缓等等。“第13个五年计划应鼓励将发展重点放在增长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上,从而提高生产率。”华强森说。

华强森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本人只是在那次座谈会上建言“十三五”规划,但是由麦肯锡咨询公司、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发起的“城市中国计划”应国家发改委的委托做了一些研究,“我想我们的城市化报告将会对中国的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座谈会后,华强森将研究成果送给了李克强——《“十三五”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及其影响》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及若干问题研究》两本书。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前者是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之一。

国际组织

知名高校学者参与撰写研究报告

除了华强森等发起的城市中国计划,国家发改委还委托了国际组织——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对“十三五”规划进行了前期研究。其中,OECD为“十三五”完成了三份研究报告——《一个都不能少:推动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新时代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和《中国国家城镇政策评估》。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OECD参与前两份报告的撰写和协调人员都有40人左右。第三份报告则是由中方和OECD共同完成。另外,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机构的学者也参与到了这份报告当中。

去年3月,OECD秘书长Angel Gurría访问北京,在一次活动中简要介绍了这些OECD对中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的成果,“我们对于中国领导人的第一个建议是,他们应当把提高生产力和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摆在优先位置。”Angel Gurría还表示,OECD建议中国领导人将民众的幸福和包容性发展放在政策制定的中心。他同时指出,如何应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打破户口和公共服务之间的关联是十分基础的,让人们获得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亚行则在2014年4月通过了一个名为“为‘十三五’规划提供支持”的项目,旨在帮助中国准备“十三五”规划来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更加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发展。当年1月,亚行行长中尾武彦曾拜访国家发改委,受到时任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的会见,双方交流的话题就包括“十三五”规划。亚行的项目集中分析了中国面临的三方面挑战——工业转型、农村向城市转型以及人力资源转型,最终形成了一份总报告和三个分报告。

内存

专家委员会成员都有谁?

专家委员会主席由中央财办原主任、发改委原副主任王春正担任,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为副主席,由国家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杜平担任委员会秘书长。《财经国家周刊》此前报道,据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人士透露,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超过半数的专家都是“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形势和重点任务,发改委也对专家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了调整。

据统计,55位专家中从事经济研究的专家最多,有18位。其中包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等。其次是工程科技研究方面的专家,有10位,如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等。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是唯一的法学专家,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部长张世平少将是唯一的军事领域专家。

还有4位专家来自企业,分别是时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现中化集团董事长)、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王传福也是唯一一位来自民营企业的专家。

发改委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就是要更好地让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在决策中起更加直接、更加自主的作用。

本版文/本报记者 赵婧姝

“十三五”规划编制吸收“外脑”建议过程

2014年4月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25个“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启动。

●首邀民企进行前期研究。复星集团参与大健康产业课题的研究,阿里巴巴承担课题《中国信息经济发展趋势与策略选择》。

●国家发改委开通“建言’十三五’”微信公众平台。

●专家委员会组成,年底进行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规划的基本思路。

2015年3月

“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初步形成

●3月,专家委员会名单正式公布。

●6月,中央统战部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建言“十三五”规划专题座谈会。俞正声、孙春兰出席。

●8月,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主持,李克强、俞正声、张高丽出席。

●9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带队集中走访调研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主持召开“十三五”科技创新重大工程专家座谈会,欧阳自远等10位专家出席。

2015年10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

●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

●11月,国家发改委启动问计求策活动。该活动截至2016年2月中旬收到1.3万人次、2.9万条意见建议,很多建议体现在纲要草案中。

●12月,李克强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内外专家座谈会。

2016年1月

国务院出台《“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

●李克强召开座谈会,请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就《“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建议。

●专家委员会对纲要草案进行了论证,形成了论证报告。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走访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北京市青联听取建议。

(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