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两会之小崔观点】平衡之道 在于取舍
2016-03-04 09:39:01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崔砚冬
在小崔看来,今年两会上的经济话题无疑是热点中的热点,我发现昨天不少媒体所关注的经济话题都是在围绕“供求”二字做文章。简单来说,就是如何在各方之间寻求平衡之道。
可真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纠偏楼市:取民生所想,舍一时之利,
从早前一直盯着的外国马桶盖、感冒药到现在一片火热的楼市,说到底,都是供求错位,白天不懂夜的黑。
说到楼市,这几天的新鲜事可不少。先是上海出现了购房者通宵排队卷着被子来买房。后来我又听到,沈阳想出了新法子,毕业大学生可以零首付买房,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当天政策就被下架召回了。
一边是沈阳等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库存压力,需要加速去库存;一边是上海等大城市的楼市热度不减。在两会时间,咱们能寻到什么破题良药吗?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贾康的建议是从供给入手,一线城市应该增加供给,优化通盘规划,化解矛盾。
贾康:一线城市要在这方面谨慎考虑,一下热起来,老百姓不满意这个事情,怎么样化解,这就要有针对性。它现在已经形成限购没有取消,就要考虑增加供给,优化通盘的规划,增加供给,缓解矛盾。
我理解的“增加供给”,应当是有质又有量的供给。就像《新京报》的文章所说,房地产供给侧改革不仅要把房子卖出去,更要有“底线思维”,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让地产业真正惠及民生。小崔看来,如若真能做到取民生所想,舍一时之利,楼市的供需矛盾也许才能真正解开。
均衡就业:舍弃旧思路,跟上新变化
不平衡的矛盾在就业市场上同样很刺眼。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今年把目光投向了农村大学生就业。宗庆后建议,鼓励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同时,国家也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和提高大学生收入。总归一点,鼓励他们回家乡就业。
农村大学生回乡就业,的确需要提供给他们一个能够施展才华,体面尊严的平台,而放眼整个就业环境,有待改善的也有很多,特别是春节过后的“求职难”、“用工荒”,供给端、需求端,明明都有需求,可就是对接不上。招工企业也着急:
企业:回家过春节,回去的时候一车人,坐都坐不下,回来的时候车子上只有一半车子的人了。
东莞这位企业负责人的苦笑,听得也是怪无奈的。这种无奈背后反映的是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说白了,就是一边“有事没人干”,另一边“有人没事干”。全国政协委员吴江的观点是,“求职难”反映出一些劳动者没有跟上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
吴江:反映我们教育培训所提供的劳动力的素质还难以适应企业转型对技术人才的需要。
从供给侧去改革,提高劳动力素质的确会顺应市场需要。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我们也不能忽视,就是人口红利的下降。过去说招工难,企业提升薪水往往就能解决。可现在,老招数不管用了。
小崔给支个招,要用工不慌,企业就要舍弃过去躺在人口红利上睡大觉的心态,只有改变自己,舍弃旧模式、旧思路,才能让企业有新的发展,取舍之间才有新生。
增速经济: 培育新供给 引领新需求
前面提到的楼市和劳动力市场,只是供给侧改革的缩影,放眼新一年,特别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两会刚刚拉开大幕,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供给侧改革。
新供给如何引领新需求?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看来,高铁正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果。
目前我国高铁里程1.9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每年春运,高铁出行成为很多人的首选。小崔平时由于工作原因,坐高铁的机会比较多,往来穿梭间,也见证了公众对高铁从好奇到依赖的改变。
供给侧改革同样体现取舍智慧,特别是在该不该去产能的问题上,全国政协委员刘世锦的观点很明确,去产能并不会影响经济增速。比如现在煤炭、钢铁等行业,过剩产能超过30%,只有真正去产能,价格才能回升,利润才能回升。
的确,问题根源不在需求不足,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在重新找回供需平衡的过程中,有舍才有得,有收才有放,这样的中国经济经迈入的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增长平台。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4)黄晓明baby相处之道:互黑至体无完肤
- (2015-06-06)中纪委刊文谈政商生态圈:企业家也要恪守君子之道
- (2015-06-06)中纪委刊文谈政商生态圈:企业家也要恪守君子之道
- (2015-06-06)中纪委网站:纯洁政商关系 企业家要守君子之道
- (2015-06-09)骑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打出强悍防守是获胜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