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媒体观察】看不见的手定成败

2016-03-03 09:33:23 来源:央广网

评论

作者 崔砚冬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成为著名的经济学理论。“不强制,非故意”就是这双“看不见的手”的最大特质。在经济运行和舆论引导中也总有这样一双“看不见的手”来定成败。

“大学生零首付”如果不召回 后果不敢想

如今,各地都在刺激楼市,一个比一个疯狂。沈阳最近出了个22条楼市新政,为楼市献上“深情一吻”。政策要点是,在沈阳买房免契税,孩子上学开绿灯、毕业租房给补贴。而最吸引人的一点是——大学生买房零首付,可政策一出,当晚就被召回了。

新闻一出,段子手闻风而动,“读书到沈阳、即刻就买房”。当然,这样的调侃随着政策的澄清,已经成为历史。不过,沈阳“零首付”新政的“见光死”,昨天引起了各家媒体的热议。

《京华时报》的文章标题是:“大学生零首付”当日召回也是及时纠偏。

这跑偏有二:零首付购房,首先是把首付最低20%的规定当做耳旁风,违反了央行的规定。再者,零首付看似对大学生有好处,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踏出校门,就当上“房奴”,一旦还不起房贷,经济就可能陷入破产。这样一来,谁还会认为零首付是好事?

在我看来,楼市之调控还当以市场为依托,市场不具备条件,政策硬上可不行,看不见的手最终定成败。

现在整个市场都在担忧杠杆,杠杆猛于虎。早前我说过上海楼市,有中介打起首付的主意,500万的房子50万就能买下,这么一算,买房者的杠杆上升到10倍。

一财网担忧,10倍杠杆已经很可怕了,可这要是放到沈阳楼市,把首付一免,这会是一场多么疯狂的举动。最需要去杠杆的领域,却如此疯狂的加杠杆,是要谁来买单呢?

市委书记实名开微店 市场的手不能伸太长

政府的手不能伸得过长,让市场的归市场,这样的常识,早已重复千百遍,可在实际操作中,这条不该踩的红线并不好找。

《中国青年报》最近报道了一家叫做“唐文忠的小店”的微商。

这家微商之所以火,因为它的主人唐文忠顶着敦化市市委书记的头衔,在朋友圈卖力吆喝,卖家乡的土特产。可也正是有“市委书记”做背书,这家微商招来了舆论的广泛非议。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官员从商,本身就是一种权力的越界。

为了减少一些负面影响,唐文忠把微店关了。这是第一个葬身于舆论的官员微店。

如今,我们回过头来看,官员微店被关到底冤不冤?如果,我们从市场角度来分析,看不见的手伸得过长,模糊了公权力和市场的边界,才是问题的关键。

有评论认为,微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能在市场竞争中走多远,取决于自身的产品质量和产业发育成熟度。政府此刻应该做的是充当好服务者,而不是经营上的示范者。

的确,一座城市要发展电商,还是要多在“看不见的手”上做文章,而对于市委书记而言,真要推广当地产品,可以从制度、税收等多方面去打造一个更加高效、宽松的市场环境,卷起袖子,赤膊上阵,这种做法不提倡。

发言人不怕敏感问题 说清公众才会满意

全国两会今天拉开大幕,在昨天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的坦率风格,给人印象深刻。

这位记者出身的发言人坦言,他不怕敏感问题,“越是敏感问题,越要想办法说清楚。”要说昨天发布会上的敏感问题还真不少,有问及经济增速的、有提问医疗改革的,从公务员离职到环保、旅游,王国庆都一一坦率作答。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一个热气腾腾的舆论场。要顺应舆论,还靠过去这双过于僵硬的手不行,无论是雷打不动的“无可奉告”,还是僵硬死板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都是产生信任危机的根源。

如今,看不见的手在指引着新闻发言人,顺势而为。早前政协发言人吕新华那句“你懂的”,在当时的语境下,他的机智幽默广受认可。

在我看来,舆论场中“看不见的手”就是不强制,不故意,以制度性自觉来回应问题。《新京报》的文章说:公众关切与社会期盼,不再有敏感不敏感、尖锐不尖锐的区别,只有及时不及时、坦诚不坦诚之分。所以,有这种直面的姿态,才会让我们的公共生活越来越理性,沟通越来越通畅。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