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刘世锦:去产能不会影响经济增速
2016-03-03 07:15: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十三五”结构性改革新动能
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编者按
2016年的全国两会,处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节点,“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成为核心议题,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备受关注。自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启动。当前,粤渝黔先后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经历了工业去产能的阵痛,在一些短板领域加快投资也尤为重要。
本报记者 王海平 北京报道
地方正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部署。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微观基础的要素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因此,总体上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效率”。
针对去产能、处理僵尸企业等问题,刘世锦开出的一个“药方”是,可以仿效碳排放交易的方式,由中央制定一个总额,然后等比例分配到全国,并规定一定的时间表,同时允许额度进行交易。
3月2日,刘世锦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他一直强调,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中高速的增长区间,也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期,虽会有震荡,但看空中国经济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最需要的是信心
《21世纪》:目前各界都在探讨中国经济“见底”的话题,你对此怎么看?
刘世锦:从供给侧看,因为中国重化工等产业向下的速度相对慢了一些,所以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具体而言,体现在PPI连续47个月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为负、财政收入下降。
当有迹象表明这三个指标回升的时候,就是中国经济见底的时期。从我们的研究看,在2016年下半年或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会见底。所以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信心。
我不太赞同用“周期”来解释当前的经济情况,我认为是一个结构性的增速的回落,现在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平台,虽然仍会有一些小的波动。实际上6年前我们就曾调研,认为当时的高速成长很快会遇到台阶,但当时相信的人不多,但现在已经实际发生了。
所以,我要强调,看空中国是没有道理的。
《21世纪》:“去产能”缘何成为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上最紧迫的任务?
刘世锦: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重点是去产能。
从需求侧看,过去推动中国高速增长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和出口,但已经走到了峰值,特别是房地产在2014年就已经达到了峰值,所以做出调整是必然的。
现在货币政策有适当的松动,很多人以为这样可以解决中国的通缩问题,但因为中国通缩在本质上与国外不同,所以只靠货币政策是不行的。解决目前问题的唯一方式是去产能。
《21世纪》:从推动经济成长的动力看,有观点认为落实结构性改革在于减税。
刘世锦:我的观点不太一样。我认为重点不是宏观政策,而是微观基础的要素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其根本目的是提升效率。
以碳排放交易方式推动去产能
《21世纪》:在采访中了解,大家对去产能的理解不太一样。
刘世锦:我们也做了大量调研,走访企业,却发现了最后仍是老问题。
我曾在煤炭和有色金属的企业调研,负责人就说,“我们不能停、不能卖”,原因是有“很多的员工”要养,也欠了银行一大笔债,而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贷款也不让停。并且,这些企业如果停产或者整顿,将来恢复生产的话,耗费的成本更大。
所以,这就回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所遇到的那场争论,是该保护一个企业养人呢还是把钱拿出来直接给人?
《21世纪》:这就回到了僵尸企业的处理问题上。
刘世锦:很多不达标的企业本应该关闭,但因为人的问题而存在。
现在,国家提出拿出1000亿元用来在去产能、处理僵尸企业等方面的职工安置。 这表明中央的思路很清晰,我是建议一些过剩行业的国有资本退出来,通过市场方式将收益转入社保基金。
同时,涉及到的银行债务和坏账等问题,既然已经发生就不能再掩盖,该核销就核销,给出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1世纪》:所以,上面探讨的问题,最后仍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刘世锦:是不是没有办法呢?我认为不是。光靠市场不行,光靠政府(中央和地方)也不行,只有组合起来才能解决问题。
以钢铁看,现在大家都在排队,都希望自己的不减,去减别人的,这样一来未来一旦价格上涨就会坐享其成,大家都这样想就没办法了。
其实从中央角度看,需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制定一个全国的总量额度,然后等比例分配给各省份,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我的建议是,类似碳排放,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同,允许用这个额度去交易,实现更好的市场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率,好的更好。
问题是,需要一个激励政策,提升地方处理的积极性。所以,我和很多人士讲,眼光要放宽,放长远。
去产能不会影响经济增速
《21世纪》:不久前,江苏省省委书记表示,过去信心很足,因为走过的路都已走过,但现在不仅没走过,甚至也没想到。你如何评价?
刘世锦:这非常正常。东部发达省份近期表示过这种忧虑。这是因为,现在和将来要走的路是以创新驱动为主题,这是过去没有遇到过的,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并且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可能探索的方向和路径也不一样。
以科技创新为例,北京、上海、广州和江苏等,各自的探索就不一样,江苏更加侧重转化,侧重产业。
《21世纪》: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目前的“外资”压力很大。
刘世锦:不可否认中国经济目前处于下行的态势。从进出口看,主要是进口下降幅度大,这也表明我们的内需有所减速,导致吸引外资有影响。
但总体上,中国吸引外资仍排在全球前列。我认为,近几年外资与之前的不一样,主要体现在内容结构质量上,事实上我们不缺资金,中国某种程度上资金反而是过剩的。我们需要的外资,是能够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外资,我们看中的是背后的管理技术品牌机制等。
对中国来说,需要的外资是与经济转型的需求相对应的。
《21世纪》: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很疑惑,新增长点在哪里?
刘世锦:事实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此已进行过研究。我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去产能不会影响经济增速。这是因为,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目前都有30%左右的产能过剩,你看“去库存”的实施就没有影响到经济成长,而只有去产能才会促使价格回升。
现在有不少朋友告诉我,最近那些停工的钢煤企业又开始启动了,如果控制不好又会陷入死循环,这是需要各地警惕的现象。
回到问题上,我们一直认为,即使是目前增长缓慢的或者老的领域,从来都蕴含着新的增长点。比如说,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等不同程度带有政府行政垄断的基础产业,如果放开,就会有新的投资进来,就会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提升品质,但问题是现在就只能有那么几家。
以电信行业看,我前段时间到一个人口只有20多万的小国家,一下飞机就看到手机上有好几个信号源供消费者选择。在此领域,中国的市场最大,理应成为资费最优惠的国家,仅在此领域就能诞生很多新的增长点。
(编辑:吴红缨)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8-10)稀土上游产能过剩加剧 业内呼吁加强源头管理
- (2015-08-13)联邦制药半年净利下滑超六成 原料药行业产能过剩
- (2015-09-09)朱宁:地方债务如此严重 因为两个领域严重产能过剩
- (2015-09-14)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 专家:合并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 (2015-11-08)我国光电缆产能和产量占全球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