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专家: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旨在解救黄金期发出信息

2016-03-01 17:50:43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儿童失踪作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关注。有时候,一个疏忽可能就会使孩子身处危险境地。去年1月12日下午四点多钟,北京的刘女士到学校接出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在校门口玩儿,突然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大喊一声“回家了,明天再玩儿”,大家都以为他也是学生家长,谁知男子却用胳膊揽住了刘女士正在低头玩悠悠球的儿子。

刘女士回忆,“可能孩子也比较小,就一年级嘛,在玩的时候就没有留意,就跟着他走,再加上他是用力的,我觉得特别不对,我就喊孩子的名字,孩子一下反应过来了,就转身往回跑。就这十几秒的时间,如果我去聊天去了,那我的孩子就找不到了。真的孩子失踪是一瞬间的事儿”。

走失、拐卖、绑架、离家出走、意外事件等都可能造成孩子失踪。非官方统计,我国每年失踪儿童有20万人左右,找回来的大概只占到0.1%。去年5月25日,我国首个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上线。公众可以免费下载APP,或者通过微信关注平台公众号,输入孩子的档案信息,一旦儿童失踪,靠近孩子丢失地点的人、孩子的父母、有关主管部门就可以及时介入,寻找孩子。在儿童失踪3小时黄金时间内,形成半径30公里、90公里、690公里的三道保护失踪儿童的预警保护圈。

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会秘书长张永将介绍,这个预警机制就是要在最短时间内,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快速地找到孩子。一旦有一些紧急情况发生,可以一键发送给警方,一键根据后台的规则让周围的人都看到这个孩子的信息,并且孩子找到之后,家长可以一键把这个孩子的信息关闭,所有人都再也看不到,也没法转发。

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从2月20日发布了“我要上两会,解决儿童失踪,我为两会带言”的投票活动,截至28日,有122400多人参与投票,今天(3月1日),来自立法、司法、DNA鉴定、互联网技术、公益等领域的专家就得票数列在前七项的议题展开讨论,目的是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失踪预警社会应急响应机制,探讨互联网技术在预防儿童失踪领域应用中的法律风险。

虽然调查结果显示,96%的人认同“买卖儿童一律死刑”,但是所有专家都指出不符合法律规定和立法精神;参与投票者普遍认同“政府建立拐卖儿童犯罪人信息库”“专业机构建设预防儿童失踪平台”“儿童失踪预警机制纳入智慧城市必建项目”“专业机构搭建新生儿基因库”“绑架、拐卖案件政府决策全媒体通发”“各公共场所设立走失儿童求助点” 。

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会秘书长张永将认为,希望用互联网的高效性和移动互联网的精准性把孩子丢失这件事终止在第一时间,而不是说丢了以后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那样的话找回来的概率非常小,这个平台主要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用APP做信息源头的控制,有身份验证,关键词过滤,图象识别,让求助人发布的信息最大限度真实。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王守安分析,“应该说拐卖犯罪的解救有个黄金期的,超过这个时段以后,一旦离开了原地,把行为完全实施以后,再就非常困难了,信息中断了,所以我们这个平台的很重要的价值是很及时的发布信息,尽快的在黄金时间内对被拐卖的未成年人进行解救,有一个很重要的价值”。

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巡视员、中国行为法学会执行行为研究会副会长扈纪华认为,因为微信微博中虚假的信息干扰,所以搭建一个公众认知、认可的平台非常重要。不然老在犹豫,接到了以后转不转,转了以后成为帮凶了,不转这个孩子真的需要我这个群体来救助,又延误时机了,所以被大家认知很重要,美国的安珀系统是通过电台、电视台、电子邮件、交通提示、短信、脸谱、谷歌等多种渠道,它是横向的。

专家表示,美国安珀警报儿童失踪预警系统使得美国的失踪儿童寻回率已高达97.7% 。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荷兰、爱尔兰、马来西亚等国家也都相继建立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儿童失踪预警社会响应机制。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