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被拆的“九龙牌坊”为何能立那么久

2016-03-01 10:03: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评论

2月28日上午,国家开发银行总行办公楼门前的红色“九龙牌坊”被拆除完毕。国开行新闻处相关工作人员称,根据中央第五巡视组反馈意见及长安街沿线景观、照明等统一要求,该机构对其办公大楼门前的牌楼进行了整改。

长安街南侧国开行总部大楼前的那座熠熠生辉的仿古牌坊,在周遭清一色现代建筑中确实显得非常抢眼,从纯美学的角度上说很不协调。当初就不应该建,现在拆除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区区一座牌坊到底触犯了什么禁忌,会在一夜之间被拆除呢?

很多人不明就里,故而引发了不少猜想。毋庸讳言,九龙牌坊放在国开行这样一个带有行政职能的法人机构门前,确实不合适。九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既是至高权力之象征,也有江山社稷之譬喻,还是治水达人之借代。就后者而言,古代中国就有九龙治水的传说。明代何景明在《九川行》中如此描述:“帝遣九龙下,治此江汉安。”治水也要在“帝遣”之下,可见九龙之至尊。何况,国开行不是水利部,跟治水没有直接联系。

当初决定在国开行门前建九龙牌坊的领导,是不明白上述常识和基本道理呢,还是脑子里有某些迂腐观念作祟?不管是做事为人,还是经商从政(尤其是从政),中国文化中某些千年传承的伦理规矩,是不能不讲的。在长安街上,建这么一座不伦不类又赫然醒目的牌坊,至少是不合时宜。

问题是,这么一个不合适的牌坊,矗立在国开行楼前已经三年多了,为什么到现在才被中央巡视组“拿下”呢?从照片上看,那个牌坊跟周遭环境乃至所属大楼确实不协调;而经常在北京西边活动的“道友”们,也认为它在周围的现代建筑中非常抢眼。这期间,有没有市民、观光客或媒体对此发表过意见?如果有,那么面对舆论的批评,国开行领导是怎么回应的,或者说有没有过回应?

相关报道对此都没有交代。我想,应该有人会对那个牌坊指指点点、啧有烦言,只不过媒体不知道或知道了没报道而已。而这类声音即便传入国开行领导层诸君耳中,也不可能被重视。要达到“高度重视”的程度,可能真得有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意见”才行。

报道称,今年2月3日,中央第五巡视组向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反馈了专项巡视情况,其中包括六大问题,既有“党的领导弱化,党建工作薄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又有“铺张浪费、享乐奢靡问题突出,办公用房严重超标,在多地建高档豪华宾馆,闲置浪费严重”等。这可不是小事。如果国开行领导层能早点听到逆耳之言,并有所敬畏,是不是就不会走得那么远了呢?

想起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在其河南省委书记任上所说过的一句话,“舆论监督也是一种正面报道”。其实从新闻业务上说,这也是一个常识。舆论监督好比体检,查出问题是为了有病早治,防止症状恶化。这当然是正面的。如果我们的媒体都能很方便地对国开行这样的大机构实施舆论监督,何至于到了今天被拆牌坊、点命门。

上级一声令下,国开行门前的九龙牌坊一夜消失。可是,实体的牌坊好拆,而要去除心中的那些形形色色的牌坊,却不那么容易。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