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民族地区发展特色旅游 助力精准扶贫

2016-02-28 13:45:26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记者刘楠)“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发展之路”论坛昨天在北京举行。嘉宾认为,旅游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性仍需加强,可以用特色旅游推动精准扶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服务业研究室副主任刘涛认为,从旅游行业的整体情况看,精细、高品质服务供给短缺,很多还是停留在单一的“吃”和“游”,没有有效地挖掘文化内涵。而且,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旅游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性还需要加强。

刘涛的建议是整合产业链条、打造旅游综合服务商,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同时把发展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依托。

来自云南迪庆自治州的嘉宾介绍了一些当地的做法和实践。大名鼎鼎的“香格里拉”就是迪庆州的一张旅游名片。自治州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培涛重点推荐了以文化为源动力的“松赞模式”。

松赞酒店集团是在迪庆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旅游企业。松赞在旅游创新、精准扶贫、挖掘原住地文化、拯救民间技艺等多方面初步取得成效。

松赞通过雇佣当地木匠、石匠、铜匠等手工艺人,用最传统的方式建设酒店来拯救那些频临消失的民间技艺,大量的民间技艺因此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松赞酒店将区域内有限的闲置劳动力资源培养成为高标准的酒店及旅行服务人员,在满足自己人力资源需求的同时,带动了区域内尤其是偏远山村的闲置劳动力,实现了精准扶贫。

迪庆松赞集团董事长白玛多吉介绍说:“像松赞塔城酒店,我们有16个员工,其中有13个员工是来自于当地的村庄。这13名员工是不能离开家去外面打工的,她们有老人、有小孩,还要耕田。现在到酒店上班早晚还可以照顾家庭。去年她们年均收入2.5万元,而且公司给她们上了三险一金。”

在经营过程中,松赞还与固定的手工作坊合作,通过旅行安排,带领客人参观、体验并且消费当地手工艺品,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手工艺的发展,当地著名的手工艺品奔子栏木碗、尼西土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此得到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