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专家:保护和利用是文物管理的核心命题

2016-02-25 15:25:33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记者李硕)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近年来,多地出现文物年久失修,亟待抢救问题突出。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拆真建假、大造假古董等行为屡见不鲜。

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昨天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对此进行了分析解读。

经济之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讨论文物保护的议题引发了众多关注。为什么文物保护被提到这样的高度上?

魏鹏举:国家富强了以后,就有能力也更有责任来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此前我们在文物保护方面确实有很多问题,例如拆真建假、修假文物等。这些做法也确实对文物造成了比较大的破坏,所以这次国务院会议专门在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和强调,非常有必要,非常重要。

经济之声:会议特别提到了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指出“文物要以保护为主,但也要适度的利用”。这怎么理解?

魏鹏举:首先,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护和利用都是文物管理的核心命题。文物首先要保护,但是保护的意义本身就是利用,这个利用首先表现在让最大多数的国民接近并了解它,甚至近距离的感受它、触摸它。如果保护的目的只是把它放在仓库,其实文物也就没什么价值了。第二,要让文物发挥出一定的经济价值,从而可以实现对文物的可持续保护,也使得大家对文物的保护更有动力。这些年许多地方政府愿意花大力气去保护、修缮文物,其实很重要的动力就是它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经济之声:实际上除了国家层面的文物保护工作,民间存留的大量珍贵文物的保护问题一直是灰色地带。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把这个问题阐述得比较清楚。会议指出,要鼓励民间文物合法收藏,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民间力量如何更好地参与到文化保护工作中?

魏鹏举:其实这是我们国家在文物保护法修订方面的一个关键问题。尽管我们在法律上一再强调所有的文物都属于国有,但客观的事实是,民间仍保有大量的文物,所以如何对待或处理这些文物一直都是关键所在。这次国务院会议明确强调了鼓励合法收藏,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这一方面是明确给予它适当的认可,另一方面还是将有利于民间博物馆的发展。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