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媒体观察】谋发展莫忘守本分

2016-02-23 09:22:03 来源:央广网

评论

作者 洛佳莹

昨天是元宵佳节,老话儿说,这元宵节一过,年也就真的过去了。逢年过节串亲戚,以往,黑芝麻糊总会成为送给老人的佳品,不过今年过年,黑芝麻糊不像以往那样热卖了。

黑芝麻糊,咋“糊”了?

节前,北京市食药监局公布了2015年抽查结果,有5个批次的南方黑芝麻糊大肠菌群超标。尽管南方黑芝麻糊在官网上登出了道歉信,表示已经“对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了逐一排查,实施了有效的整改”,但作为老品牌,质量出问题还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人民日报》昨天发问,黑芝麻糊咋“糊”了呢?评论认为,“尽管出问题的批次只是少数,但大品牌出质量问题,更加影响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因此,这篇评论提醒说,“在更加注重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视质量这一基础性问题。”

《中国经营报》也指出,南方黑芝麻集团在年轻化战略遇质量危机后,给品牌形象及企业转型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我想说,的确,谋发展不能忘了守本分。如果质量不过硬,得不到老百姓的信赖,那发展就如同没了根基,又从何而来呢?

“高铁定价权”会让铁总任性吗?

常言道,天时地利人合。如果说,黑芝麻糊的问题是没有把握好发展中的人合,那“高铁定价权”的放开,在不少媒体眼中,便是少了几分发展的时机。

正在市场化转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近日拿到了“高铁定价权”。高铁动车票价,以后由铁总自行定价。同时,铁总还可以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实行一定的折扣票价。咋一听上去,高铁定价权跟目前航空票价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为什么这个消息一出来,得到更多的不是认可呢?

东方网评论直言,“没有市场化的铁路,何来市场化的票价?”评论认为,高铁票价甚至贵过机票,此时放开高铁定价权,如果高铁、动车票价背离民生,怎么办?

对此,新浪评论认为,下放火车票定价权不等于降低民众福利。铁路虽是垄断部门,但也面临着与汽车以及航空业的竞争。

其实,铁总谋求市场化转型并无可非议,只是在转型之前,还是要先厘清中国高铁发展的本来意义。正像《北京青年报》评论说的那样,“只有厘清了性质和责任,铁总才可能成为一家责任权利相称的真正企业,并以一个市场主体的身份,与乘客之间形成正常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乘客才可能以平常心态,对待高铁本来正常的价格变化。”

丰富旅游供给侧改革破除“门票依赖症”

要厘清责任的不仅是企业,还包括某些地方政府。近些年,景区门票涨价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不仅如此,景区门票似乎还陷入了“逢调必涨”的怪圈。《法制日报》报道,一些景区依然存在没有按照规定执行门票优惠政策、捆绑销售和不合理联票等乱象。更有甚者,地方财政把门票收入当成“提款机”,缺少相应约束与监管。

环球网评论认为,必须破除“门票依赖症”。而丰富旅游供给侧体系是解决“门票经济”的根本措施。因为,随着旅游消费提档的升级,游客对于旅游景区消费需求不再仅仅只限于观光,而是也越来越舍得为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买单”。

在我看来,不收门票的西湖景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收门票之后,西湖景区人气猛增,不但带动了周边网点以及服务设施,还优化了旅游产业结构。

你看,把本分做好了,其实已经是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

尊重资源禀赋,调水并非万能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不同程度的缺水困境。“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将水资源可利用量、水环境容量作为今后国家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了河北、山东、陕西、湖北等省份发现,各地都有在建或正在规划中的大规模引调水工程。除了缺水的北方地区,水资源丰沛的长江和珠江流域近年来也纷纷调水。水利部黄委会一位负责人称,仅黄河流域大大小小各类引水工程多达数万处。

数据显示,长距离引调水在满足缺水地区农业灌溉、工业和城市用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在这背后,环境问题却日益凸显。在此我们有必要提醒,“要尊重资源禀赋,调水并非万能”。

如今,社会发展不能以环境为代价已成共识,而水又是生命的载体。正如新华社评论所说,必须重新审视人水关系,从治水、用水到惜水、亲水,实现人水共生。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