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新冷战”新玩法?

2016-02-21 14:05: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评论

关于“冷战”,讲个黑色的故事:有一场葬礼,人们看着尸体(“冷战”)被放入墓穴,人们排着队,往坑里投入沙土掩盖棺材。墓碑上刻着:1946-1991——这场冲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它诞生于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催生者是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他遭人针砭的铁幕演讲,它的结局很凄凉,随着苏联解体悄然死去。获胜的一方在它的坟墓上跳舞庆贺。

然而,故事似乎没有结束。有一天,人们开始怀疑地下那棺材是空的,有人说:你看,那尸体又复活了。

在最近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就是说话的这个人。他说,随着乌克兰冲突以及俄罗斯对叙利亚政权的支持所引发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剩下的就是北约对俄罗斯采取的不友好政策”。 他还说,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让世界陷入了“新冷战”。

“冷战”(Cold War)是指国际间进行的战争形式之外的敌对行动。相对“热战”而言,是不见硝烟的又一战争形式。1991年底苏联解体,世界原有的“两极格局”瓦解,敌手没了,西方宣布“冷战”结束。从国际关系解析,“冷战”在实践中表现为组织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在国外建立军事基地,进行原子战争恫吓,加强宣传攻势,破坏正常经济关系,干涉他国内政等。由此而言,当敌人倒下了,战争自然就结束了。

现在梅德韦杰夫重提“冷战”引发舆论关注,是因为他作为俄罗斯领导人的特殊身份,尽管在他表态之前,甚至追而溯之于苏联解体的1991年,“冷战”未死的声音就已经出现了。美国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计划主管约翰·费弗多年来反复声明,“冷战”或许在欧洲结束了,但它仍然存在,特别是在环太平洋地区。还有西方学者认为,即使在欧洲,对“冷战”的传统表述也不恰当,这种观点认为,1991年苏联不复存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顶多只是“冷战”一个短暂的停顿。毕竟“冷战”的很多特征依然存在。尽管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这两个前苏联国家放弃了核武器,但俄罗斯继续拥有庞大的核武库。美国不仅继续维持同样规模的威慑力量,还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武器现代化,而这些武器,正是奥巴马承诺(在将来的某个不确定的时刻)要废除的。北约也并未消失,尽管地位不断退化,但它并未停止向东推进,直至已经收缩了的俄罗斯势力范围的大门口,而这正是“新冷战”被俄罗斯提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冷战”的缘起归于当年美苏集团的争霸,以耶鲁大学的美国冷战历史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的观点,“冷战”的核心就是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其关键就是尊重彼此的势力范围。那么,以加迪斯的观点来衡量,“新冷战”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中是否成立?

是的,美俄关系过去几年不断恶化,但是就俄罗斯而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它已没有能力回到“冷战”时代那种危险的对峙实力。如果说西方还有人对俄罗斯表现出强烈的担心,部分原因是“冷战”的记忆还在起作用。至于美国,它的经济和军事能力依然超强,理论上如果需要,美军依然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对外实施武装介入。但实际上,从利比亚的政权颠覆之战,从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延续多年的战乱能够看出,至少奥巴马任内,华盛顿视对外出兵为畏途,至于集结反俄的军事联盟,美国当下的意愿显然远不如“冷战”当年那么强烈。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新冷战”在美俄之外,还有其他选项,比如中美抗衡。德国政治学者沃尔夫冈·希恩在《下一场冷战:中国对抗西方》一书中指出,当美国走向没落,而中国正在崛起,不排除错位和矛盾催生新的冷战;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也认为,西方统治地位的终结碰上了正在崛起为世界强国的中国,当新、老“傲慢”相遇与换位,对抗难以避免。

假定总有理性推断的成分,变成或避免变成现实,关键在于对成因的加强或拆解。体现在能力和意愿上,作为绝对的优势和主动方,美国因素是决定性的。如何理解并处理所谓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全球政经格局的重构,这是“新冷战”是否会来的要紧选项,首先要回答的一方,当然是华盛顿。(夏文辉 国际问题学者)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