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号贩子又比监管早起了几个钟?

2016-02-20 13:35:31 来源:长江日报

评论

春节之前,新华社记者曾实地暗访北京部分医院存在的号贩子现象,有关部门也表示采取严厉措施进行治理。不料春节后一上班,号贩子便又“开工”了。17日和18日,新华社记者再次兵分多路,到多家医院进行实地探访,并成功从号贩子手里挂到了号。(2月19日现代快报)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真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号贩子起得早,则江湖云谲波诡,专家号继续天价待沽;监管者起得早,则挂号风轻云淡,作奸犯科者只能选择“蛰伏模式”。遗憾的是,节后刚开工,在年前舆论风暴眼中的同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地,患者依然能与号贩子高频“邂逅”。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分发着“竭诚为您服务”的名片——言犹在耳的“怒斥”呢?说好的“放大招”呢?

大事小情,正理歪说,好像对于号贩子都没什么作用力了。有人说依据刑法第225条第4项对“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的规定,可将“号贩子”归为非法经营罪,从而使其拘留时间不限于10日以下。也有人说根本还得靠“分级诊疗”,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县城,果真如此,千里迢迢去北上广干嘛呢?这些道理,都有道理。但面对“服务周到却死贵”的号贩子,总不能让等着救命的患者等三五十年后历史的车轮将之碾过去。

据说,仅在北京这些重点医院周边,今年已有百余号贩子落网。公众想问的是:既然如此,别说斩草除根,为何连吓都吓不住“春风吹又生”的“后继版号贩子”?

其实早在1998年,当地警方就曾针对同仁医院的号贩子展开统一打击行动,抓获138名。2005年,卫生部、公安部等部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严厉打击“号贩子”“医托”专项执法行动,允许公安机关进驻医院,设立警务工作室,进行现场打击。2015年,北京警方又一次开展集中整治“号贩子”专项行动,出动50余次,仅在北京儿童医院,就抓获“号贩子”245人。在绵延数十年的利益链、产业链背后,隐蔽着怎样的盘根错节与繁复机巧?

官方说“效果显著”,媒体暗访“并没有”。这中间的断裂,才是最值得深思与追问的。权力部门的“组合拳”,敌不过号贩子的“流水线”,这也不是动辄得咎的事,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既然节后上工,起码要起得比号贩子早些、再早些;别是号贩子都开工了,监管部门还停留在年前“效果显著”的阶段性幻觉里,甚至还按照朝九晚五的节奏“美梦未醒”。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